• 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依赖内需的扩大

    “如果我们继续强调出口的增长,那么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是没有指望的。”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前不久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地理资源所所长助理刘卫东研究员针对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这一问题发表了这样...
    2012-04-17
  • 解决贸易争端一个稀土协会还不够

    日前,酝酿已久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终于在京成立,该协会包括了中铝、五矿、包钢集团、赣州稀土等155家会员,囊括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稀土企业。协会作为企业的联合会,今后将在妥善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2-04-17
  • 不必过度解读中小房企破产

    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申请破产的企业只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极少数,但是,导向和标志性作用却很大。因为,到目前为止,决策层还没有任何放松调控的迹象,甚至还在不断表达坚持调控不放松的决心。
    2012-04-17
  • 经济适当减速有必要 硬着陆风险很小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GDP数据不难看出经济增速较明显下滑。另外,3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创下28个月新低,而出口增速也创2009年四季度以来新低,这些数据都预示总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发展势头放...
    2012-04-17
  • 令人担忧的“情理之中”

    无缘“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的确没什么好说的。对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固然要有所担忧,但还应保持乐观心态。毕竟中国汽车后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
    2012-04-16
  • 汇率弹性扩大将利好中国经济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符合当前国内外金融、经济的运行条件,有利于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汇率弹性的扩大将利好中国经济。
    2012-04-16
  • 警惕“央地合作”模式的副作用

    有统计显示,央企去年在地方投资超过11.38万亿元,过去四年增长了42倍。从种种迹象来看,今年央企投向地方的资金预计不会低于10万亿元,甚至可能超过去年,再创新高。
    2012-04-16
  • 新兴产业:没有过剩就没有创新

    中国需要大力推动的战略新兴产业是否可以被“计划”出来?政府的作用到底应当是什么?如何看待“一哄而上”?如何理解多晶硅、风能等所谓“产能过剩”?
    2012-04-16
  • 人民日报:合理制度是虚假数据“还原剂”

    数据造假伤了谁?从表面看是伤了数据生产部门——统计局,但其实是伤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更重要的是,扭曲的统计数据会误导对发展态势的研判,最终影响经济社会的前行。
    2012-04-13
  • 零售企业的盈利岂能靠“进场费”

    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零售商,都是连锁经营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供销双方相互依存,理应营造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以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2012-04-13
  • 中企走出去不能逞“匹夫之勇”

    2011年,全球并购交易市场依然活跃,特别是亚太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中国企业共完成中型并购交易125宗,交易数量比上年增长25%,而且中国企业对购买海外资产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2012-04-13
  • 阶梯电价保公平须让百姓充分发言

    上海居民家庭会不会“被20%”,关键要看地方的阶梯电价方案能否充分考虑民生,做到公平合理;也取决于听证会能否充分体现民意,不走过场,当好政策公平把关人。
    2012-04-13
  • 门票经济:玩不起的风景伤不起的心

    真正的问题不是怎么治疗“ 门票依赖症”,而是地方部门有何资格将风景名胜奢侈化。优质景区作为稀缺资源具有天然垄断属性,因此,它起码是一种“准公共品”。
    2012-04-12
  • 脱离钢铁主业发展非钢产业不可取

    今年“两会”期间,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表示,武钢投资方向除了涉及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还包括筹建“万头养猪场”及买地种菜。一
    2012-04-1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