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申请破产的企业只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极少数,但是,导向和标志性作用却很大。因为,到目前为止,决策层还没有任何放松调控的迹象,甚至还在不断表达坚持调控不放松的决心。也就是说,“侥幸”对开发企业来说,已经不再适用,必须打消。
据媒体报道,杭州金星房产公司日前向法院申请破产。这是今年以来,杭州市第2家申请破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早在今年2月,开发过杭州温州经济城的杭州瑞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就已申请破产。
据悉,截止破产申请之日,金星公司已拖欠各类款项约4000万元、欠税2398万元,其开发的余杭区西城时代家园项目也已停工,这也是本轮房产调控政策以来,杭州地区第一家因资金链问题申请破产的房产企业。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除已申请破产的企业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房企因为资金问题,正在破产的边缘挣扎。如果调控再继续下去,开发企业、尤其是中小开发企业,日子将更难过,形势将更加严峻。
开发企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申请破产的企业只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极少数,但是,导向和标志性作用却很大。因为,到目前为止,决策层还没有任何放松调控的迹象,甚至还在不断表达坚持调控不放松的决心。也就是说,“侥幸”对开发企业来说,已经不再适用,必须打消。
问题在于,由于开发企业本身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是多数中小开发企业因为资金问题、市场低迷问题,正在苟延残喘、苟且偷生,随时都可能出现破产的危险;二是大型房企虽然也受到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增加、运行成本提高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自身实力强大,抗风险能力较高,除极个别企业之外,多数企业暂时还不会出现明显风险。这也意味着,这些大型房企,很有可能继续与政策周旋、与调控博弈。
事实上,本轮调控从开始到现在,核心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房价。开发商想保住既得利益,因此,一直想方设法死杠房价。宁可破产,宁可运行成本不断上升,也不愿在房价问题上作出明显让步。政府则想在房价问题上有所作为,对老百姓有所表示,因此,房价不降,调控不松,甚至房价不降到预期价位,调控也不可能放松。不然,会失去老百姓的信任。而对购房者来说,既然政府有这样的决心,出台了这么多政策,房价就一定会降下来。所以,买房欲望被人为遏制,刚性需求被人为控制,导致市场持续低迷。
也正是因为调控的毫不松动、市场的持续低迷,过去一直是盛产暴利、创造富翁、制造“奇迹”的房地产市场,如今,也逐步演变成“高危行业”,变成风险阵地,不仅中小房企纷纷加入到“高危”阵营,少数大型房企也在向“高危”阵营靠拢,资产负债率节节攀升。如浙江绿城、滨江集团、盛高置地等,资产负债率都超过了80%,且在继续向上攀升。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房地产市场将面临一次大洗牌。一方面,大量中小房企将被迫兼并、破产,成为“牺牲品”;另一方面,大型房企将趁机展开新一轮的大收购、大兼并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新格局。
如果房价能够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实现调控的目标,政策将作出及时调整,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现象也将很快改变。
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是,对可能出现的房地产市场洗牌,也不要过度在乎,更不要刻意为之。因为,允许一定数量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对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局面,避免出现银行一样几家独大、控制和垄断市场的现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也是大有好处的。
也正因为如此,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中小房企破产现象,不要过度解读。倒是对这些企业破产以后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级政府应当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预案,防止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毕竟,每一家开发企业的身后,都集聚着许多民生问题,集聚着普通购买者的利益。处理不好,会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当然,帮破产开发企业处理“后事”,也不是简单的政府买单,而应当组织力量,对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资金流向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审计。如果存在转移资金等问题,必须通过行政和司法手段予以追缴、清理,避免利益被开发商侵吞现象的发生。(李明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