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品牌研究中心日前公布了其评选的首批“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名单。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份以“中国”冠首的名单中竟然没有一个中国品牌的名字。不过,从评选方的解释看,出现这种情况也确在情理之中:根据调研对象的反馈,98%的外资品牌获得了较好的满意度,而相比之下,本土品牌均表现欠佳,因此,首批“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主要以外资为主,本土企业仍需深耕汽车后市场,以品质赢得客户。正是这事在“情理之中”,才更加令人担忧。
我们不妨先看一看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现状。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售后使用过程中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如汽车维修、保养、服务,以及所需的零配件、用品、材料等相关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其他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售后服务利润一般是整车销售利润的3 倍。从这一角度说,真正的汽车大市场是后市场,得后市场者得天下。然而就目前的现状看,中国汽车后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相当滞后的。比如,按照国际运行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而根据现有数据,我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却无法超越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两者规模比例也仅为1:0.7。除了零部件行业,在包括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养护行业等在内的其他6 个主要汽车后市场领域,中国市场的发展也都明显落后。
“滞后”有各种具体表现,其中最典型也最明显的一种表现是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最新一项调查显示,56%的中国汽车用户在他们的车辆上发现了仿冒产品;近3 年来,由于使用伪劣零配件而发生事故的车辆占到总事故车辆的13%。而绝大部分消费者缺乏对汽配产品的判断,很容易被蒙蔽,权益得不到保障。分析人士认为,汽车后市场规模的过快增长正是以侵占优质零部件生产厂家及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是中国汽车后市场滞后的另一突出表现。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基本上处于“法规真空”状态,在汽车维修、汽车配件、汽车美容、汽车用品等领域,不仅行业性质的指导规范缺失,甚至连质量标准和定价标准这样的基本标准都没有。法规标准不健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后市场的整体发展。正是由于汽车后市场比较混乱,阻滞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正常成长。目前,我国的整车生产企业有130 多家,国内零部件生产厂商数万家,其他作坊式的汽车售后服务和相关企业不计其数。但这些在后市场中打拼的企业大都不具规模,专业化能力薄弱,一直停留于“小散乱”的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上,根本无法与国际大品牌相抗衡。
无缘“中国汽车后市场可信品牌”,的确没什么好说的。对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固然要有所担忧,但还应保持乐观心态。毕竟中国汽车后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强汽车后市场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市场管理体系,促进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推动行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相信,经过结构调整和重新洗牌,中国汽车后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定后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而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和品牌也会不断涌现,成长壮大。(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