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余件残疾人非遗作品亮相故宫博物院

    百余件残疾人非遗作品亮相故宫博物院

    由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无声的绚烂:非遗技艺与生命力量的对话”——重庆城口“忘我”漆艺作品展近日在故宫文创融合馆启幕。
    2025-06-23
  • “一眼望千年”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开放试运行

    “一眼望千年”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开放试运行

    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再添文化新名片——路县故城遗址公园暨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试运行,成为北京首个以“馆园一体”形式运行的考古遗址公园。
    2025-06-20
  • 吴桥杂技:“耍”出国家级非遗魅力

    吴桥杂技:“耍”出国家级非遗魅力

    旋转、腾跃、高空接力……在江湖大剧院《江湖·秀》舞台上,声光电技术正将“蹬技”“绸吊”等传统杂技节目推向高潮。“这种新型表演形式,让杂技从‘炫技’升华为‘叙事’。
    2025-06-18
  • 琉璃艺术展讲述传统技艺传承故事

    6月10日,"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在京开幕。展览通过180余件(套)古今琉璃佳品讲述我国古代琉璃艺术的诞生发展,以及新时代琉璃匠人的传承创新故事,展现琉璃传统工艺的赓续传承与当代转化成果。
    2025-06-17
  • 芜湖铁画,从古镇街巷走向国际展台

    芜湖铁画,从古镇街巷走向国际展台

    从古镇街巷到国际展台,从锤火锻造到短视频传播,在时代的火焰中,芜湖铁画这门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走向更广阔的文化舞台。
    2025-06-16
  • 非遗遇到热剧 助力传统文化出圈

    非遗遇到热剧 助力传统文化出圈

    传统从来不是古董架上的摆设,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工具箱",就看你有没有打开它的想象力
    2025-06-13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探索走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路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探索走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路

    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分布于15个省份,建造年代不同、形态不一、保存状况各异。这些特点决定了,长城保护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2025-06-12
  • 从宫廷御用到“寻常百姓家” 景泰蓝为啥这么美

    从宫廷御用到“寻常百姓家” 景泰蓝为啥这么美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从曾经的宫廷御用到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传承发展中绽放新光彩。
    2025-06-11
  • 探寻非遗传承之路 培育乡村文化专才

    日前,浙江省乐清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的文化产业专才班完成第四期培训。本次培训以“理论+实践”的方式,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技艺传承与产业发展等内容
    2025-06-10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将于6月14日举行 文物惠民服务数量超3000项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将于6月14日举行 文物惠民服务数量超3000项

    6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发布,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将于6月1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本次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
    2025-06-09
  • 七十七岁"老把式"派上了"新用场"河北曲阳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点评称,曲阳模式的价值在于打通了“银发资源再开发—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农产品品牌化”完整链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2025-06-06
  • 00后“印”出非遗新模样

    00后“印”出非遗新模样

     “镂花模印”技艺传承久远,诞生的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宋元以来,“镂花模印”逐步从织物染织扩展到文字印刷,并在晋北一带以及忻州、太原等地流传至今。
    2025-06-05
  • 吐鲁番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路径

    吐鲁番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路径

    吐鲁番,这片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完整保存着近4000年的文明序列,现存1491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包括交河故城、高昌故城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5-06-03
  • 科技赋能非遗技艺 千年蜀锦焕发新彩

    科技赋能非遗技艺 千年蜀锦焕发新彩

    蜀锦,专指蜀地(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物,因其色彩明艳、织纹精细、花型饱满、质地坚韧而闻名,位居蜀锦、宋锦、云锦、壮锦“四大名锦”之首,被誉为“天下母锦”。
    2025-05-3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