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节期间,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一支由留守老人组成的“银发包粽队”创造了单日销售破万元的成绩。
“日均包粽超千枚,月增收近2000元,我们这些‘老把式’又派上用场了。”77岁的钟胜莲坐在曲阳县晓林镇刘家庄村一处农家小院里,娴熟地包裹着传统粽子。
钟胜莲是嘉禾助农直播基地首批签约的非遗传承人,经他们手包出的高粱米粽、黄米粽,通过嘉禾助农直播间销售,实现了“当日包制—即时发货—全国次日达”数字化产销闭环,成为激活农村闲置劳动力和传统手艺价值的新样本。
项目运营负责人宋雨欣透露,基地创新采用“时段用工+手艺入股”模式,已成功吸纳20余名不同年龄段的闲散劳动力,其中50岁以上群体占比超七成。
通过构建“一村一直播间”的电商矩阵,该团队在过去一年累计助销苹果15万公斤、玉露香梨30万公斤、红薯5万公斤等,带动户均增收超万元。记者在直播间看到,主播娜娜正通过“透明厨房”实时展示包粽过程,北京客户“寻味童年”的弹幕引发共鸣“,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柴火灶煮粽的香气”。
区别于传统助农活动的短期效应,嘉禾团队建立起“节庆爆品引流—日常特产固流”运营体系。端午节后,该基地将转向销售曲阳定瓷、石雕工艺品等地域特色产品,并启动“百村千播”培训计划。据曲阳县商务局数据,全县已建成村级直播间43个、培育本土带货达人127名。
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点评称,曲阳模式的价值在于打通了“银发资源再开发—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农产品品牌化”完整链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案。随着农村物流体系完善和数字基建下沉,这种“小院经济”或将成为撬动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重要支点。(记者 张建霞)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