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引擎”
——中邮证券广东分公司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侧记
去年以来,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的号召,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落到实处,在邮政企业文化体系的框架下,积极建设完善证券板块子文化,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中国邮政企业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度延伸、提炼和诠释,形成整体统一、互相衔接、上下融合的“母子文化”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中邮证券广东分公司把百年邮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文化“基因”,积极探索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券商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创新发展特色鲜明的中邮证券企业文化。
构建中邮证券子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关系中邮证券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广东分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带头建设和践行公司企业文化。该分公司高管亲自挂帅,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催化师,并向各层级员工传递文化价值观与理念,发挥榜样作用。中层及基层管理者则通过深刻感知市场及企业的环境变化,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该分公司全体员工也积极参与,自觉担当起邮政企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
企业文化建设是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要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就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广东分公司党总支作为领导机构主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综合部统筹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其他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好支撑和保障工作;逐步形成了由党总支直接指导、各部门自觉推进、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做到了有主责部门、有预算投入、有明确的责任人,建立起了长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纳入工作考核内容。
与此同时,广东分公司还运用多样化载体,广泛传播证券子文化,切实彰显邮政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该分公司通过举办培训、投资者教育公益活动、品牌管理活动来宣传企业文化,树立践行企业文化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微信交流群、主题视频、宣传栏等媒体平台的运用,该分公司全方位地传播了企业文化,扩大了传播覆盖面。通过企业品牌形象的对外宣传,广东分公司还向社会各界传递着邮政企业品牌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文化传播的亲和力,以此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
做好延伸与传承
广东分公司成立以来,努力使自身成为邮政特色、基业长青、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证券分支机构,既要从邮政文化积淀中总结提炼企业文化内涵,又要有全局视野,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证券公司的管理方法和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创新。作为资本市场的经营实体,该分公司坚守国有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践行百年邮政“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通过做到诚信自律、诚信交易、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该分公司积极探索资本市场的普惠金融功能与机制,牢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既是传承百年邮政“信达天下”的使命追求,也是在逐利的资本市场中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维护证券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断成长与壮大,作为中国邮政一体两翼中的“金融翼”重要组成部分,中邮证券将发挥出金融资本桥梁的重要作用。为此,广东中邮证券人的梦想是用3~5年的时间,从地方性券商步入中大型券商行列,努力建成一家集团公司信任、监管放心、客户满意、员工自豪的一流券商企业。
在集团公司和中邮证券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广东分公司从筹建到展业,由零到一、从无到有。该分公司的管理团队始终将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西柏坡精神”,与邮政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中“创新 协同 诚信 担当”企业精神相结合。通过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该分公司不断支持着依法合规经营、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创投企业上市,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和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推动技术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在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充满活力的创业投资市场环境的过程中,实现多方共赢。
坚持客户至上,就是要以客户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完善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广东分公司通过有效识别客户类型,完善客户分类体系,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真正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广东分公司用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事业激励人;用良好的物质保障和文化环境关爱人;用丰富的企业资源和实践机会培养人;用多维的成长机会和发展平台成就人。通过组织深入学习,该分公司使员工认同和自觉践行着邮政企业文化,将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在产品解说与项目洽谈时,自觉将邮政企业文化与优质品牌向外推介,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在当地树立起了中邮证券的品牌形象,为经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曾匡智)
转自:中国邮政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