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震后10年加入新篇章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5-06








馆内正改陈布展,将加入新篇章
 
  5月6日,北川曲山镇任家坪,“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静静矗立在青山间。离开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后,“十年看巨变 全国都市媒体总编辑四川行”活动来到纪念馆参观,这里是四川省灾后精神家园重建“一馆三地”(“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映秀震中纪念地、汉旺地震工业遗址纪念地、虹口深溪沟地震遗迹纪念地)的核心。
 
  参观:97个人物 凝固成“山川永纪”
管内陈列的4双鞋,代表遇难的一家四口
 
  和老县城遗址一样,因为周末和临近“5·12”的关系,纪念馆里的参观者比平时多一些。据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纪念馆陈展面积10748平方米,总展线1900米。分为“序厅、旷世灾难破坏惨重、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创造奇迹、伟大精神时代丰碑、结束语”六大板块,于2013年5月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参观者沿着顺时针参观路线,透过眼前的照片和实物,通过视频和场景复原,以及互动参与等形式,再次感受到那场灾难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感受到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感受到中华民族“人间大爱”的温暖和灾后重建迸发出的新生和力量。
 
  其中,一座名为“山川永纪”的雕塑群,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它由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历时1年多打造,高6米、长45米,塑造了97个地震中参与抗震救灾的人物形象,包括人们熟知的“芭蕾女孩”李月、“吊瓶男孩”李阳、“敬礼男孩”郎峥等人物原型。
 
  经历:北川之缘 外地女孩收获爱情
羊芳(右一)为游客讲解
 
  从纪念馆开放起,羊芳就一直是纪念馆的讲解员。5年来,讲解一遍大约要1小时,多的时候每天要讲七八遍,但羊芳的讲解依然饱含深情。“早就融入其中,从自发到自觉了。”28岁的羊芳不是北川人,老家在100多公里外的三台县,在地震之前她甚至不知道汶川、北川这两个地方。
 
  地震的时候,羊芳正在绵阳上职业技术学校。和北川当地人相比,地震对她的影响要小一些,但北川这个名字被她记在心里。2010年3月,已升入大专就读民航乘务专业的羊芳,因为学校组织活动第一次到了北川老县城遗址。“被震撼了,希望能为这里做点什么。”半年多后,她成了遗址的一名讲解员。
 
  选择北川,除了初见时的“召唤”,羊芳觉得还有另一丝缘分——她姓羊,而羊也是这个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的图腾。“我觉得自己是属于北川的。”羊芳开始了在老北川的生活,地震纪念馆开放后,她和其他同事们一起,开始在遗址和纪念馆之间轮岗讲解。不久后,她在这里收获了爱情,一名同在纪念馆上班的小伙成了他的丈夫,他们的儿子现在已经10个月大了。
 
  变化:震后10年 纪念馆加入新内容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在老北川,羊芳还收获了亲情。附近河坝村一位姓陈的妈妈,女儿和她差不多大,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第一次见到羊芳,就一直盯着她看,觉得她长得像自己的女儿。“后来,她认我做了干女儿,我叫她陈妈妈。”双方一直联系紧密,羊芳的妈妈知道后也很赞成。还有几天,羊芳要去北京,计划要带回的礼物中也有陈妈妈一份。
 
  羊芳去北京,是代表绵阳市参加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大赛安排在5月11日,5月12日她还在回来的飞机上,将错过纪念馆和遗址的讲解。“也就是说,10周年纪念日当天,我不能守在老北川了。”尽管觉得有些遗憾,但参加全国比赛这种形式,羊芳觉得也很有纪念意义,“一定要发挥好,带着好成绩回来。”
 
  地震纪念馆的二楼,正在紧张地进行局部改陈布展。地震十年之后,纪念馆将加入新的内容——“发展振兴 时代丰碑”部分,分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深化改革 经济腾飞”“文化兴盛 育民惠民”“社会和谐  人民幸福”“生态文明  美丽家园”等5个单元,它们将在5月12日当天正式亮相。(记者 丁伟 刘虎 姚茂强 摄影报道)
 
  转自:封面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震后10年加入新篇章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震后10年加入新篇章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