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离不开公众的参与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5-21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联系。明天,5月22日,是202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在今年,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超过200天,侵袭多个物种自然栖息地;东非多国遭受严重蝗虫灾害;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面积暴发,这些都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度思考。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怎么做?


  嘉塘草原是三江源玉树州称多县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地,这里分布有荒漠猫、雪豹等多种兽类,黑颈鹤等72种鸟类,龙胆等150多种高原特有植物。一个在北京的上班族,要是想为这些动物、植物做点什么,就只能看看来自远方的图片,有心而无力吗?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告诉你,先别急着放弃。庄国泰介绍说:“嘉塘保护地公益项目公众仅需350g低碳生活累计的绿色能量,即可申请保护1平方米的自然保护地。目前,已经捐赠保护地3518万平方米。”


  一次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的绿色出行;使用布袋代替难降解的塑料袋;不采集、不购买、不食用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不把引进的宠物随意放归自然生态系统……这些都是公众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做的。


  过去的一年,最让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总裁马剑自豪的,也是让公众参与到了公益保护地的认领。


  马剑说:“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截至目前,已经有1.7亿人次网友在互联网平台上认领了公益保护地,我们提出的人人一平米保护地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可以通过互联网认领青藏高原一平米的草原或森林,并像关注自己的家园一样关注着远方。”


  《全球环境展望》(2019)指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各种功能正在衰退。每14个陆地栖息地中就有十个植被生产力下降,所有陆地生态区域中将近一半被归类为处于不利状态。物种种群正在减少,物种灭绝速度也在上升。目前,42%的陆地无脊椎动物、34%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和25%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被认为濒临灭绝。


  庄国泰表示,据统计,中国脊椎动物的濒危程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濒危比例最高的两栖动物更是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多。乱捕、滥食、偷猎和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行为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野生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所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着近40%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功能,约32%的防风固沙功能。


  庄国泰介绍,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8%以上。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在保护地得到保护,濒临灭绝的朱鹮、东北虎等近10种濒危物种种群开始恢复,6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


  面对生态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如何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地球生命共同体?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介绍,去年中国政府和42个国家的140余家中外方伙伴一起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作为一项专题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案例、指南和标准研究。中国企业在承建和设计“一带一路”项目时也充分考虑生态因素。


  罗照辉说:“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承建的卡拉公路,在公路沿线植树近30万棵,植草皮500多万平方米。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环境绿化作出了贡献。在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保护需要,在铁路全线设置了14处大型野生动物的通道,桥梁61处,涵洞600多处,保障动物自由迁徙,让长颈鹿可以不低头、不弯腰地自由通行。”(记者 刘飞)


  转自:央广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