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驼铃声已变为了响亮的汽笛,嵌入黄土的车辙也早已变为了明亮的铁轨,两千多年来,一条从中原腹地延伸至欧亚大陆另一端的道路从未消失。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中西方文明与贸易的“丝绸之路”,而从2013年7月18日起,这条古老的中西经贸之路上,又多出了一个全新的身影—中欧班列(郑州)。
从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的郑州,到欧洲北海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汉堡,截至今年8月初,5年来,中欧班列(郑州)已满载货物累计开行了1388班。
5年的时间,中欧班列(郑州)不断刷新着“自我”:2013年开行13班,总货值0.48亿美元、总货重0.94万吨;2014年每周“去一回一”,全年开行87班,总货值4.3亿美元、总货重3.61万吨;2015年每周“去二回二”,全年开行156班,总货值7.14亿美元、总货重6.35万吨;2016年每周“去三回三”,全年开行251班,总货值12.94亿美元、总货重13万吨;2017年每周“去八回八”,全年开行501班,总货值27.38亿美元、总货重26.16万吨;2018年全年计划开行650班。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除了开行频率不断加密,5年间,中欧班列(郑州)所搭载的货物也“越来越重”“越来越贵”。尤其是在出口方面,货物从最初“傻大笨粗”的轮胎、桌椅,到如今机器人、卫星接收器等“高精尖”产品,中欧班列(郑州)运行方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副总经理石文松对记者表示,中欧班列(郑州)所运载的货物越来越有分量,这一物流品牌的价值也在逐步提升。
此外,经过5年运行,中欧班列(郑州)境内外所能辐射的领域逐渐扩展:在境内,班列货源地已覆盖全国四分之三的省份,集货半径达1500公里,使郑州成为了境内集货枢纽。而在境外,向东与沿海港口对接的同时,通过公—铁—海—空联运与日、韩等亚太国家建立广泛业务合作关系;向西以汉堡为枢纽,以巴黎、米兰、布拉格、华沙、马拉舍维奇、布列斯特等为二级集疏中心,覆盖欧盟国家和俄罗斯。目前,中欧班列(郑州)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6个城市,境内合作伙伴达2300多家,境外合作伙伴达780多家。境内境外双枢纽和沿途
多点集疏网络的构建,以及班列去程和回程公路提送货,场站拆装箱,报关,铁路运输,融资预结算,为全程“门到门”服务提供了坚实基础。
令人欣喜的是,5年来,在这条古丝绸之路上,参与中西方贸易往来的身影也越来越多,中欧班列(郑州)在远赴他乡的路上也不再孤独。2017年底,从被称为共和国农机工业长子的中国一拖集团大院里,开出了一班中亚班列,由40节货运平板车组成的专列,满载各类“河南造”从洛阳一路向西,并在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分拨至中亚地区的3个国家。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说,如果把“一带一路”倡议比作一趟满载机遇的大客车,那这次全新的尝试就好比在河南设下了一个停靠站牌。“机会不等人,只有去争取才能有所收获。”他说。(作者:陈骏)
转自: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