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能人扶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7-12





  做好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人。


  青海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依托“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进一步挖掘培养乡村文化能人,扶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覆盖到全省369个乡镇、2784个行政村。全省挂牌命名“文化中心户”2000余户、文化大院66户,共有乡村文化能人7726人,涉及非遗传承人、文艺带头人、手工技艺能人、文艺创作编导以及曲艺、绘画等各个领域。


  西宁市湟中县土门关乡以“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形式,组建由湟水情秦腔团、古河湟皮影戏团、菜花香舞蹈团、村姑美合唱团等10支特色文艺队伍组成的“大地情深”艺术团,选派专业干部对艺术团村民进行戏曲、舞蹈、合唱、曲艺、服饰等门类的培训。并利用乡村春晚、百姓大舞台等文艺品牌,让乡村文化能人和文化新秀多登台、多锻炼、多展示,实现了“文艺表演有舞台,村级活动有场地,村民休闲有去处”的目标;


  门源回族自治县“回族宴席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宝龙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人的作用,在村里组织起以普通群众为主的“回族宴席曲”演出队,带领和培养传承人100多人,先后带队赴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参加文艺展演活动,受到了业内人士和各地群众的高度赞誉;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盘绣产业基地,接收“妈妈制造”“唯品会”等订单。经过系统培训和省外观摩考察后,盘绣研修班学员赵继梅受到启发,引进苏州丝线后的绣品光亮细腻,销售收入不断攀升;


  ……


  2015年以来,青海省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举办各类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23期,累计培养农牧区文化能人1210人,提高了乡村文化能人的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青海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牧区,选派乡村文化能人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文化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化,不仅仅为贫困群众生活添彩,更为贫困群众脱贫增色。


  如今,走进青海大地,随处都能看到文化扶贫专项行动带给贫困群众的新变化,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建设为青海打好脱贫攻坚战“如虎添翼”的充足动力。


  原标题:乡村文化能人 扶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转自:青海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实现乡村振兴 应注入强大的内生文化动能

    实现乡村振兴 应注入强大的内生文化动能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包括村民思想观念、道德风尚、知识素养、精神品格,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和乡风文明水准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改变农民思想观念,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018-03-15
  • 全国人大代表徐文光:乡村振兴要协调经济和生态关系

    “坚守生态底线,以最高的标准优化人居环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认为,乡村振兴的要义是,让每一个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好地方,实现乡村整体美,家门口都有最好的风景。
    2018-03-21
  • 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专家建言守住原生态和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专家建言守住原生态和传统工艺

    “保护生态文明是水乡保护的重中之重,将鱼米之乡生活活态展示,有助于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水乡文化,提高当地居民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推动遗产保护可持续性的动力。”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阿马雷斯瓦尔·加拉表示。
    2018-03-26
  • 浙江打造新一批非遗新“空间” 助推乡村振兴

    23日,记者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了解到,浙江将整合利用非遗资源,打造新一批集文化、体验、产业为一体的“非遗空间”,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2018-03-26

热点视频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