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存三类共性问题 亟待加强复合型人才培育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5-17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文化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何规范市场行为、共建良性氛围,成为了业界关注的话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面临“散小弱”等共性问题,要加强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育。


  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翻倍增长,年均增速远超GDP增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约2.58万亿元,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2%。


  但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缺口仍然不小,有专家表示,根据对“十三五”期间文化消费预测,到2020年全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达16.65万亿元。此外,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在数量上存在不足,质量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空间。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现象并存。


  “目前文化产业面临三方面的共性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在日前举办的《写意齐鲁》作品展上,翰林书院负责人林虹表示,首先是文化企业“散、小、弱”的情况未根本改变,产业发展还处在低水平、高分散、缺乏竞争的阶段;其次,我国文化及相关产品进入了市场需求的“井喷阶段”,但产业发展速度滞后于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三是市场主体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部分企业借助市场的力量,成为了资本追逐的“宠儿”。但也有一些园区出现了亏损、企业倒闭、画廊行业持续低迷的现象。


  “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给文化产业带来了调整的机遇。”她说,人们对文化产品有“量”的需要,对“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内容和新业态呈出不穷,这些都为文化产业提升带来了空间。例如书画产业,随着国学的兴起,人们对书画艺术的情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新的收藏群体,大众书画市场份额将是书画消费的巨大驱动力。


  林虹还认为,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协会、学会等第三方机构的支持。要推进文化消费习惯升级、产业链各环节的完善;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等捕捉消费者心理和习惯;推动文化产品从单一向多元、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共同搭建平台,在文化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交流、互动和共享的氛围,实现产业发展的共生效应和集聚效应。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产业各类人才、尤其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匮乏,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性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还要不断提高。


  “文化产业缺少的不是资金和资源,而是人才供应不足。翰林书院致力培养书画领域人才,并陆续引进有影响力和实力的专家学者,拓展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深度。”林虹具体说道,书院努力发掘年轻艺术家,并为其提供创作环境和展示平台,不断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李彤)


  原标题:业界:文化产业存在三类共性问题 亟待加强复合型人才培育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实体书店转型:复合型书店会否成为新方向?

    “中国实体书店利用自己的文化传统,把新颖的新生事物融合在一起,给我很大的震撼。”在亚洲书店论坛期间,日本岩波书店总编辑马场公彦谈及中国实体书店转型时如是告诉记者。
    2017-07-10
  • 美术馆和公共性|降低门槛,打造如同公园般的美术馆空间

    美术馆和公共性|降低门槛,打造如同公园般的美术馆空间

    “美术馆和公共性”这一系列对谈选取了《围绕美术馆的对话》(对话者:西泽立卫,集英社, 2010年10月出版)以及日本城市建筑类网站“10+1web site”的连载栏目《对话:美术馆建筑研究》中。
    2017-08-21
  • 携手共建,同心同力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

    携手共建,同心同力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

     4月21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总编辑王其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与该院副研究员杨明刚同志就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做了深刻的探讨,并诚挚邀请杨明刚副研究员为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的高级顾问。
    2017-04-21
  • 文化产业创业人才扶持计划:助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数字化的《米芾书法全集》、山水写意的飘逸丝巾、中国极简美学的餐具家具等创意产品——第12届浙江义乌文交会“∞”展区中,以无限符号为灵感,展示了来自“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中67名设计师的210件作品。
    2017-05-05

热点视频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