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阅读积极但完成度低 教师:读书观最重要

    “其实,我倒是觉得,电子书的便利使得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广阔,阅读量也多了。纸张和电子产品只是载体不同而已。”西北大学大三学生王锦月说。“读书月”期间,记者走进西安高校,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了调查。
    2017-05-05
  • “网红书”遍地 究竟是“励志”还是“利己”

    “网红”出书,是当下图书市场的潮流,多且非常畅销。打开当当、京东的图书热销榜,各种“网红书”和与“网红经济”相关的出版物多达50多种。
    2017-05-04
  • 池莉:我天生就是“雌雄同体”的作家

    池莉——她刻毒,如果一只手很美,她便会尖锐地告诉你:“指甲缝里积满了黑色的污垢。”她雌雄同体,视角在男人女之间游移;她避世深省,在武汉市郊种菜,读《金刚经》,闻嗅浇过大粪的沃土被太阳晒出的气息……
    2017-05-04
  • 《菊与刀》:日本人为何对天皇“死忠”?

    涉及日本人的态度,最有影响的是他们对其天皇陛下的态度。天皇拥有对他的子民什么样的控制力呢?美国的一些权威人士指出:在日本七个世纪的封建时代里,天皇一直都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傀儡。
    2017-05-04
  • 毕飞宇:写小说,技术是第一位

    4月26日下午,小说家毕飞宇围绕“小说课堂与虚构技艺”的主题,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了一场文学论坛,同时受邀参加的还有十余名文学编辑、作家、诗人,以及广外创意写作班的学生。
    2017-05-03
  • 人民日报评:版权保护需要立足网络特性

    互联网时代的版权保护需要更为灵活包容的政策措施,在保障原创者、版权人利益的同时,也为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内生动力预留空间。
    2017-05-03
  • 赵松《积木书》:控制小说气味和光线的人

    写作者赵松,曾经对着冬天里窗户上结霜的窗花,不厌其烦地描写它们的形状、光线穿透而成的阴影,每天换一块玻璃写。写作成为他暗夜里的生存方式。在幽明闪烁的小说空间,他搭建一个文字构筑的世界,文字的构成材料是气味和光线。
    2017-05-03
  • 《昆虫的私生活》:鲜为人知的昆虫世界

    《昆虫的私生活》:鲜为人知的昆虫世界

    对昆虫世界的探索,也许永远都没有终点。《昆虫的私生活》这本书从科学的维度,对于我们认识昆虫世界打开了一扇门。
    2017-05-03
  • 如何老有所依:《下游老人》敲响老龄化警钟

    如何老有所依:《下游老人》敲响老龄化警钟

    在日本非营利性扶助贫困老人福利团体工作十二年之久的藤田孝典,通过对日益增多的前来求助的贫困高龄老人的观察与思考,出版了《下游老人》一书。
    2017-05-03
  • 《造物之美》:读下去,生活总会让你动心

    2009年秋天,第一次去日本旅行。读到这一以贯之了1000年的3克小麻糬,因为了解了3克的轻微,更加觉得这其中的来之不易。讲述这3克小麻糬故事的,就是这本《造物之美》,开始看这本书时,窗外正是一团雨气。
    2017-05-03
  • 严歌苓:《芳华》是我最诚实的一本书

    严歌苓:《芳华》是我最诚实的一本书

    “几年前小刚导演跟我说:‘你写个文工团的故事吧,我也是文工团出来的,我们那时候的爱情、我们那时候的那种东西,现在的年轻人好像都没有经历过。’我就想到我们团里的一些人物、一些故事,开始构思了这么一个小说。”近日,...
    2017-04-29
  • “复印书”热销:知识版权该如何保护?

    一本300多页的图书,复印一本两小时,内容如出一辙,价格却相差一半。近日记者走访青海多家复印店发现,一些复印店类似小型书店,读者可以在店里买到复印版的学生教材、社科类的畅销书等。
    2017-04-29
  • 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序与跋)

    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序与跋)

    《追问》是一部当下难得一见的长篇非虚构文学,更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整部书大致十个部分,涉及多名中管和省管高级领导干部他们的斑斓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他们的心路历程令人惊悚震惊,甚至压抑窒息。
    2017-04-25
  • 让城市书房成为文化"新灯塔"

    在中国,北至哈尔滨的果戈里书店,南至广州的方所,东至上海的钟书阁,西至贵阳的西西弗,如雨后春笋一般,数不清的城市书房正在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文化“新灯塔”。
    2017-04-2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