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生态发展蓝皮书: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2022~2023)》。报告课题组构建了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和绿水青山两个指标体系,北京、上海、重庆在生态旅游发展总指数中位列前三;四川、云南、广东在生态旅游绿水青山总指数中领跑。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包含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5个子系统,共下设指标24项。
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发展总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天津市、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广东省。整体而言,直辖市与东部的生态旅游发展整体状况较好,中西部和东北发展动力稍显不足。
报告显示,北京市的生态旅游发展总指数值为0.83191,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市和重庆市的数值分别为0.67222和0.60733,分列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上海市的经济生态子系统、文化生态子系统、社会生态子系统等3个子系统的发展较为均衡,均位居全国前列。自然生态子系统和政治生态子系统有一定提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由旅游投诉结案率、社会舆情2项指标构成的社会生态子系统排名中,上海市位列榜首。投诉结案率高表明管理部门处理问题的效率高、态度好,社会舆情指标高代表游客舆情好,这些间接影响城市的旅游流量。
从城市看,生态旅游发展指数排在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成都、广州、苏州、杭州、南京、郑州。
这份报告还构建了中国生态旅游绿水青山指标体系,包含绿水、青山、蓝天和金山银山4个子系统,下设指标25项。
结果表明,31个省(区、市)中,领跑的是四川省、云南省、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均高于0.3578的全国平均值。就全国而言,绿水青山指标的中位数是0.3707,中位数占平均值的103.6%,说明全国生态旅游绿水青山发展相对均衡。
报告指出,生态旅游片区的发展基于各自优势资源。目前,中国生态旅游仍存在粗放开发、盲目利用、产品同质化严重、管理体制不完善、市场和政府调节失灵等问题。对此,报告建议,充分抓住生态旅游市场崛起、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下格局变迁的影响,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实现与转化,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数字化转型。
转自:上观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