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红色文化资源富集,红色遗址遗迹众多,红色旅游较为发达。近年来,临沂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部署要求,强化措施、扎实工作,红色文化和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沂蒙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2020年7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临沂市9县全部列入其中。临沂推出的“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创新实践”项目,荣获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临沂被评为中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
加强红色文化旅游顶层设计。临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红色文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解决红色文化旅游重大问题。先后印发《关于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意见》《“弘扬沂蒙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十大行动实施方案》《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度弘扬沂蒙精神工作方案》等文件,对红色文化旅游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临沂市人大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沂蒙精神弘扬传承纳入地方立法项目,制定出台《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国内较早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用法规制度的形式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实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临沂各级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设了沂蒙革命纪念馆、沂蒙红色文化展馆,以及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等系列红色文化场馆,为革命文物的收集馆藏、展览展示提供重要支撑,挖掘收集、整理保护了一大批革命文物。
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旅游。临沂市大力推动革命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孟良崮战役遗址、大青山战役遗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王换于故居、祖秀莲故居等革命文物资源,打造了孟良崮景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岱崮地貌旅游区等26家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其中有5家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依托12处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和5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沂着力开发特色培训课程,每年承接各类班次3800个,培训党员干部10万人次,大力传承和弘扬以“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特质的沂蒙精神。组织编制了亲情沂蒙红色研学旅行教程,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成教5个层面内容,指导开展红色研学,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先后组织举办临沂抗战纪念地展、“跟着共产党走”革命文物展等主题展览。开展了“十大红色研学基地”评选、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小小红色讲解员”、红色讲解员培训班、红色讲解词提升等活动,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利用临沂市博物馆革命文物等资源,连续八年开展“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活动,荣获“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全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
围绕弘扬沂蒙精神,创作推出了《沂蒙情》《沂蒙红崖》《沂蒙组歌》《赵志全》《崔家沟》等精品剧目,先后获国家、省级大奖。临沂市委与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品的民族歌剧《沂蒙山》,已累计演出100余场,成为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和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大满贯。
同时,举办了鲁南经济圈红色文旅大会、淮海经济区文旅联盟推介、淮河生态带文化旅游嘉年华、“亲情沂蒙 红色临沂”长三角系列推介、“沂蒙红动中国”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临沂分会场)暨长三角百万车友自驾游沂蒙启动仪式、“百家旅行社、百家媒体走进沂蒙山踩线”等活动,启动了沂蒙精神纪念地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扩大了临沂红色文化旅游的影响。
红色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近年来,临沂市以红色资源密集的镇村为主体,发展了30余处红色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打造了沂水县桃棵子、兰陵县压油沟、沂南县常山庄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纳军鞋、唱红歌、烙支前煎饼等20余种红色元素成为红色景区的互动体验项目,受到游客青睐;剪纸、面塑、柳编等非遗项目融入红色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景区的红色旅游内容。加强红色旅游商品开发,先后打造了“沂蒙山”“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孟良崮”等500余种主题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已成为全国著名品牌,有力推进了农村产业发展。
红色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给沂蒙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绿水青山”转换成了“金山银山”,带动了老区脱贫致富。《沂南县红色旅游发展案例》2020年入选了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沂南县《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亮丽开篇》、兰陵县压油沟《“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组合模式》入选了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