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再度出手解决大宗商品涨价问题。5月25日,国家发改委表示,近日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目前经过监管层多次出手,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已现回调态势,5月12日之后,大宗商品快速“红翻绿”。在专家看来,接下来最关键的是做好保供工作。
做好价格异动应对
今年以来,受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5月中旬无缝钢管等黑色金属、液化天然气、煤炭等大宗商品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无烟煤涨幅达17.5%。对此,《行动方案》提到,要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及时提出综合调控措施建议,强化市场预期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浙江宁波考察期间也指出,“我们会想方设法做好大宗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既要适当储备、进行调控,又要打击囤积居奇,以支持企业应对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避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输入型因素,即以铜、石油等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带来的国际传导因素,这些产品的定价权不在国内,其上涨主要源于全球需求复苏加速和新兴经济体供给尚未完全修复带来的供需不匹配,以及疫情期间释放的天量流动性引发的通胀预期。此外是国内因素,今年以来,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下加大了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理,导致钢铁、煤炭价格上涨。
多方联手抑制市场过热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连续两次聚焦相关问题,其中在5月12日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5月19日国常会再度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
在王静文看来,大宗商品稳价的关键是保供。国常会也针对“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部署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落实钢铁关税调整、出口退税等前期出台政策,优先保障国内供给;督促重点煤炭企业增产增供;增加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新能源出力;加强大宗商品进出口和储备调节。
紧接着,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声明,有关监管部门将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加强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对违法行为“零容忍”,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坚决依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在相关部门一次次表态并出台应对措施的同时,近期,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也先后多次发布公告,对部分价格上涨过快的品种相关期货合约采取提高交易保证金标准、提高交易手续费标准、扩大涨跌停板幅度等临时监管措施,加强市场引导,抑制市场交投过热。
深化价格机制改革
一系列部署预示着大宗商品价格降温在即,除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外,国家发改委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将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健全重点商品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加强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等。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保供稳价成效显著,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不断完善,经受住了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冲击和考验。《行动方案》对“十四五”时期价格机制改革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加快补齐短板,以重要民生商品、大宗商品为重点,健全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完善调控工具箱,强化政策配套,提升保供稳价能力和水平。
“这些举措主要是强化预期管理,防止企业在涨价预期下加大备货、积极补库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预期自我实现。”王静文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些举措有一定的可行性。除此之外,还可考虑引导人民币适度升值,以适当抵消进口价格效应。”
据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分析,目前经济继续呈现“外需旺、内需稳”的态势不变。本周,螺纹钢、焦炭、动力煤等大宗商品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调,预计这一类以国内定价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高点可能已经到来,这一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将缓解PPI持续上行的趋势性压力,PPI年内同比增速高点预计在今年5-6月。
转自:北京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