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2008年的8月1日,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最高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运营,中国正式跨入高铁时代。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十年来,从渤海之滨到西部戈壁,从中部平原到西南群山,从东北雪原到江南水乡,中国高铁串珠成线、连线成网,运营里程超过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三分之二。
四通八达的高铁,创造了百姓出行新速度、经济发展新动力和中国创新新高度,改变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 中国高铁阔步前行
历史的脉络,总会在一些地方留下清晰的印记。
从清光绪年间的“老龙头火车站”重建而来的天津站,就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有到高的历史进程。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长城号”双层旅游列车,到2000年开行的“神州号”双层内燃动车组,再到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和谐号”,北京、天津两座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至半小时左右。
谈及2008年京津城际首发时的情景,时任首班车列车长的徐颖至今仍记忆犹新:“高铁刚开通的时候,旅客们很激动,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看看速度显示屏,速度真是太快了。”
“京津城际成为中国高铁‘始发站’,不仅是因为京津城际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高铁,还因为中国高铁的很多创新突破和服务标准来源于此。”北京铁路局天津客运段副段长周斌说。
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从首创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建造技术,到创新联调联试、系统集成技术,从构建运营管理技术体系到研制宽车体高速动车组,从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标准体系到高铁服务规范,开创了中国铁路一系列创新突破,为后续中国高铁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支撑作用。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 中国速度改写经济版图
无论是运营速度还是建设速度,“中国速度”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每天早上,C2205次京津城际停靠在武清车站,从北京上车的王晔出站换乘开往公司的班车。王晔所在的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20多名员工和她一样,每天往返于北京和武清。
“从北京南站到武清站只用24分钟,很多在北京上班的人路上时间都比我长。”王晔说。
天津市武清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仲斌介绍,在高铁等带动下,近5年半时间,武清就引进企业8240家,包括铁科院、诺禾致源等一批领军企业。
风驰电掣的高铁,不仅跑出百姓出行的新速度,也迸发出区域协同新动力。受益于京津城际延长线,京津两地共建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地标。
“越来越多北京企业正往天津、往滨海中关村发展。”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说,自2016年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至今,已累计注册企业568家,其中很多企业来自北京中关村。
在高铁的带动下,天津机场也成为乘客出入北京首都机场的重要门户。天津机场市场部总经理孙雨介绍,天津机场自2014年推出“空铁联运”产品以来,共为超过41万名旅客提供空铁联运车票报销服务,有效疏解了首都机场客流。
京津冀只是“高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伴随着高铁的滚滚车轮,“速度经济”突破了城际的界限,深刻改写着中国的经济版图。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中国创新让世界共享
作为中国高铁的代表作,京津城际成为集中展示我国高铁发展成就和运营品质的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开通运营10年来,京津城际累计接待60多个国家300余名政要,各类国际组织200余批次5000多人考察体验。
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斐然成果的缩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相关技术让世界瞩目。
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介绍,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被称为高速铁路的“大脑和中枢神经”。2004年以来,中国陆续构建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技术体系和总体框架,研发了应用于时速200-250公里线路的CTCS-2、应用于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线路的CTCS-3级列控系统,能够满足不同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列车共线跨线运行控制需要。
“通信信号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保障高铁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系统。”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说,目前我国高铁列控系统技术已实现核心技术和产品的100%国产化,有力地保证了我国2.5万公里高铁路网的安全有序运营,为智能铁路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在高铁领域的研究正不断驶入创新的“无人区”。
陆东福表示,中国铁路正在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智能养护维修、智能服务等方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中国高铁智能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世界高铁建设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019年,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将率先在京张高铁投入运用,为北京冬奥会打造亮丽风景线;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将建成通车,为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运力保障。这两条高速铁路将率先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铁路。
土耳其安伊高铁、印尼雅万高铁、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短短数年,中国高铁合作不断走向海外,领先的技术、过硬的品质、优质的服务惠及海外,中国创新让世界共享正变为现实。(辛桦)
转自:中国国门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