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上半年,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增速较一季度放缓 0.1 个百分点, 较去年全年加快0.1 个百分点,工业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压力下,短期工业增速虽略有下降,但工业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 整体上,上半年工业运行平稳,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持续发力,内需作用逐渐增强,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升。
工业运行整体平稳
2018年上半年,工业景气指数整体运行平稳,在较高景气区间运行。一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132.4,是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二季度,工业景气指数从高位微幅回调至129.8,环比下降2.6点,同比上升0.9点,比5年均值高8.8点,仍处于近年来相对较高水平。4月份至6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分别为7.0%、6.8%和6.0%,继续在6%至7%的增长区间波动运行,保持相对平稳运行态势。专家认为,这主要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改善了资源类行业市场供求关系,以及高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持续发力。
企业经营能力持续提升
2018年二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6.7%,比上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品价格环比上涨、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工业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等因素。一方面,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和资源类行业供求关系改善的影响,煤炭、钢铁、有色、非金属矿物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包括三条深化增值税改革举措、七项支持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等大量减税降费政策密集出台落地,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利润空间。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9元,同比减少0.31元。经营成本降低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利润空间。此外,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6.7%,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资源类行业利润增长依然保持强劲,盈利增长有所加快。二季度能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916.9亿元,同比增长35.5%,增速比上季度上升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行业利润总额为1124.3亿元,同比增长82.7%,增速比上季度大幅回升38.4个百分点。这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震荡,国内成品油价格年内多次上调,拉动了石油行业销售收入与利润增长。二季度材料行业利润总额为5411.9亿元,同比增长30.0%,增速比上季度上升2.5个百分点。
高技术行业利润增速也表现出一定分化趋势,医药行业增速下降,汽车行业增速提升。医药行业利润总额为840.8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季度下降14.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4个百分点。二季度医药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放缓,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回落有关。
在利润总额上涨的同时,工业企业赢利能力也进一步增强。经测算,二季度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6.5%,比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煤炭、石油、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资源型行业利润率分别为12.0%、7.8%、11.7%、11.1%,医药、汽车等高技术行业利润率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今年上半年,在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新动能增长较快。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9.2%,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8.7%,三个行业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9个、2.5个、2.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3.0%、32.5%、18.3%。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1%,工业机器人增长23.9%,集成电路增长15.0%。
数据显示,二季度企业订货景气指数为84.2,比一季度上升0.2点,其中出口订货景气指数为86.8,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下半年对工业增长的外部压力加大。从上半年统计数据与地方调研情况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工业冲击尚未显现,影响也有限。据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了5.7%。这是由于现阶段经济发展外贸依存度不断降低,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去年出口交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一成左右。美国发布的无论是500亿美元还是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清单,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到1%。虽然短期内对部分出口导向的区域、行业和企业冲击较大,但对我国已经形成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优势难以产生颠覆性变化。
企业家对未来预期仍较乐观,二季度企业家信心预期指数为129.9,比上季度下降4.4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5点,仍处于较高水平。分行业来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结构升级行业及食品制造等消费升级行业企业家信心预期较高。这反映出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工业推动作用仍在延续,工业品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工业经济运行具有韧性。
整体上,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产业结构优化与消费升级作用逐步凸显,给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带来了机遇,但要高度关注来自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短期要注重平衡,防范重大风险,长期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工业化。综合来看,三季度工业经济有望继续延续平稳增长态势。《经济日报》
落后产能加快退出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随着结构性去产能持续深化,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去产能的稳步推进,落后产能加快退出,钢铁、煤炭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围绕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2018年我国将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
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的上限目标任务;确保8亿吨左右煤炭去产能目标实现三年“大头落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严鹏程介绍说,今年以来,在煤炭领域,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各地系统梳理汇总2016年以来“僵尸企业”的处置情况,列出名单、制定计划、全面稽查、上报结果。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适当提高了南方地区煤矿产能退出标准,按照严格执法关闭一批、实施产能置换退出一批、通过改造升级少量提升一批“三个一批”的方式,逐步提升或淘汰退出。
在钢铁领域,有关部门推动落实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确认了各地上报的2018年压减粗钢产能计划,通过常态化严格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促使达不到标准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巩固去产能成果,始终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严禁新增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的重新复产,严把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关,防止产能“边减边增”。
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
2016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和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行业运行状况明显好转,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取得了积极进展,市场竞争秩序得到了有效规范,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过,随着去产能进入攻坚阶段,需要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综合分析,目前全国煤矿产能为每年40亿吨左右,在建和改扩建煤矿产能为每年11亿吨左右,进口2.5亿吨左右。与全国煤炭消费数量相比,煤炭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
这也意味着,我国将继续推动煤炭去产能相关工作。“控制煤炭产能无序扩张,控制煤炭资源开发节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王显政表示,要在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进程中,有序释放先进产能,优化煤炭供给结构,提高全国煤炭供应质量和效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从钢铁行业看,由于粗钢产能加快释放,产量连创历史新高,可能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而且,一边去产能、一边增产量的现象,也可能对钢铁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形成一定干扰。
中国钢铁协会副会长屈秀丽表示,目前国内钢材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均处于相对低位,需密切关注后期钢铁业产能释放的状态,防止市场供应压力增长过快。
专家表示,钢铁行业仍应继续去产能、控产量、稳市场,优品种、提质量、抓环保和去杠杆、降成本、保效益,进一步推进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网)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