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兰州水烟 走进非遗传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如同夏日广袤星空中的繁星点点,向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让我们沉醉于那美好的风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穿梭历史长河走到今天,是因为一代代传承者的守护、传承与弘扬。他们中有些人勤学手艺躬身传承,有些人醉心于非遗宣传汲取广泛的群众力量,有些人在平凡的生活中点滴之行言传身教,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她叫胡静,是我的一名同事。她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宁静,身上仿佛有一种岁月沉淀过的那份淡然。在听到她讲述的故事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我眼中有些“佛系”的她,在探讨自己喜欢的事物,谈到自己心底中的坚持时,仿佛有一种炙热的力量汹涌而出,让人为之感动,有一种无形中的力量让人奋进前行。不同于有些女性沉醉于剪纸、绘画等手工制作,与艺术有着一定渊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她醉心于兰州水烟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听着她讲述自己与兰州水烟的故事,仿佛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相互吸引,又共同成长。

兰州水烟成长于粗犷与豪迈的黄土高原,在独特的山水气候中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品质与风格。兰州水烟也被称之为“就业付香草”,在烟草种类中属于黄花烟种。兰州水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隐士孟节将烟草献给诸葛亮,用作对瘴气患者进行治疗。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段故事应该是发生在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场景中。诸葛亮后期为了统一而六出祁山,烟草经过辗转传入到甘肃地区,在兰州以及永靖等地被广泛的种植。烟草在甘肃地区扎根之后,充分地汲取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特色,以丝、色、味三绝在全国闻名,获得了“兰州水烟天下无”的美誉。

作为一名烟草行业的工作者,她在研究兰州水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一些专业知识的获取,并将这些知识进行传承。

她深入了解兰州水烟的发展历史,对其严格的制作工艺赞不绝口。听她的描述,兰州水烟如同一件极为精美的艺术品,不仅经过精湛技艺的打磨,更经过了时间的精心雕琢。在明清时期所盛行,兰州水烟至今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发展史、在制作的过程中,要选择宽大而肥厚的翠绿烟叶,去掉根茎之后将烟叶风干,加入槐花、白矾、石膏等进行混合蒸煮,搓以清油、食盐以及姜黄,加入当归、苍术等香料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之后将其压制成为一公尺见方的烟墩。经验丰富的师傅熟练的将这些烟墩儿推成丝儿,将这些丝儿再到一个模具内压成一个个的小方块,一个个精美的兰州水烟就做好了。

兰州水烟之所以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在于其精细的做工、清亮的色泽,还在于其芬芳的气味,以及提神、耐寒、顺气的特点。尤其是在空气湿润的南方,兰州水烟的不仅色泽发生了变化,由绿转白,气味也变得更加醇厚芳香,能够在阴湿的山区以及低洼的湿地被奉为消除瘴气的“神药”。

听她讲述兰州水烟的故事,仿佛走进了一个以前从来未曾到达的世界里,并深深的沉醉于其中。兰州水烟可以说是烟草行业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特产,同时也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兰州水烟技艺成为了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藏了中华文明在一定历史发展中的精华。尽管,随着烟草行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国际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推进,水烟已经不像曾经那般被大众所青睐。但是兰州水烟技艺不能够被遗忘。在漫长的发展中,不管是高峰还是低谷,兰州水烟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加工方式,一如既往的坚持初心。“其背后的精神不能被遗忘,传统的技艺不能被遗忘,被铭记,被传承,被创新,被弘扬,兰州水烟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这些话就如同一阵惊雷在我的耳边炸响:诚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烟草工作者,创新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也是不可或缺的本质,是力量的源泉。(武汉汉阳烟草 周祥海)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