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形成新支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18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8%,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24.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面对新挑战,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形成新支撑,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工业生产方面,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4%,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个和2.7个百分点。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6%、34.3%、28.9%。


  服务业方面,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6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3.5%。6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市场销售方面,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1.3%。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0991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59596亿元,增长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3%。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上半年,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制造业投资增长9.5%。分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1%、11.7%。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8.3%、12.1%;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1%、17.4%。


  居民消费价格方面,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与一季度为同比持平。其中,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7%。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其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服务业继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市场销售保持增长,服务消费增势较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虽然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形成新支撑,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从发展质量看,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稳中有进,转型之“效”、发展之“质”显著。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不仅要看经济增长之“量”,更要看转型之“效”、发展之“质”。上半年,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为经济发展积蓄了新动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新技术继续赋能绿色发展,清洁能源生产较快增长,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提升。


  从动力支撑看,科创引领作用增强,新质生产力培育成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扎实推进,新产业新产品日益成为新的增长点。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等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1.6%、22.8%、10.9%。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数字新基建加快,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截至5月底,全国新建5G基站46万个;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达10余个,智能算力占算力总规模的比重超过3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新型消费、新基建等领域发展活力也在不断释放,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记者 王乐)


  转自: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