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邦电力:稳健分红 深耕储能 前景可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18





北京煜邦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年,始终秉承着“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电力系统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煜邦电力的业务布局智能电力产品、智能巡检产品、电网信息化服务和储能产品等业务,产品和服务覆盖源、网、荷、储各环节,高度契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

煜邦电力不仅注重自身发展,更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和回报,近三年持续进行现金分红,分红比例均超过 30%,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公司将充足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市场拓展和业务扩张,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 5.62 亿元,净利润 3,763.87 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03 亿元。根据其近期发布的利润分配相关公告,其 2023 年度利润分配家深耕电力行业二总额为 1142.92 万元,占 2023 年净利润 30%左右。现金分红是公司对股东投资信任与回报的直接体现,也是维护股东权益的重要方式。通过持续分红,煜邦电力向股东传递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的积极信号,增强了股东对公司的信心,促进了公司与股东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为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煜邦电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为社会提供更加清洁、高效、可靠的能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2023 年,公司开始在储能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延伸了公司产业链,储能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仅在开拓储能市场初期,就已经签订了多单合同,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储能产品丰富,业务布局多元

煜邦智源是煜邦电力投资设立的控股子公司,于2023年7月成立,是集产品研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定制化解决方案于一体的科研创新型企业。作为煜邦电力布局储能市场的先锋,探索开拓储能业务的发展,专注于高安全性电化学储能研究与应用,在电力电子技术、构网型储能技术、热消一体直流侧集成技术等方面核心竞争力明显。煜邦智源位于嘉兴市海盐县的生产基地,集智造工厂、研发实验室、储能产品检测中心于一体,与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顶尖高校及专业机构紧密合作,年研发投入逾1500万元,确保了储能技术创新的前沿性。

公司自建的储能PACK生产及系统集成生产线,年产能5GWh,2024年底将达到10GWh。产品涵盖电池PACK、EMS、PCS等核心部件,以及户用/通讯基站储能产品、分布式储能一体机、大型储能预制舱、变流升压一体机、柔性互联产品及光储融合柜等全系列智能储能产品。创新研制的柔性互联产品,可将多台配电变压器进行柔性互联、为轻重载变压器间提供功率支撑、实现变压器动态增容。

系统解决方案,多层安全防护

依托其源自电网系统的全向型研发团队,煜邦智源对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站、共享储能、工商业储能、电网台区柔性互联、微电网、弱电网、光储柴和光储直柔等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与控制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掌握的构网型控制核心技术多维度参与电网控制,精准执行紧急指令,灵活跟踪各类功率预测曲线,有效平抑发电波动,参与调峰调频及电网一次调频,辅助火电机组黑启动,展现出灵活的系统调节与应急响应能力。

从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设备供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到系统运维,煜邦智源提供项目从规划到运营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在安全防护方面,建立多层次安全保障:构建由高灵敏度PACK级多维感知与高有效性消防系统、系统级及越级配置的全域安全设计,以及自学习大数据早期风险预警组成的三道安全防线,为储能产品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保障,确保每一台产品的稳定可靠运行。

市场拓展高效,储能业绩斐然

煜邦智源自成立近1年以来,累计申请及获取储能相关专利近2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市场拓展方面,已先后在多个地区实施包括浙江哈尔斯储能项目、西藏开投那曲索县储能项目、贵州兴义共享储能项目、西藏开投察雅吉塘构网型储能系统项目、宁波热电储能电站项目、陇西县风力发电储能项目、国家电投江苏盐城共享储能Pack等近20个储能项目,储能业绩累计突破200MWh。公司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储能项目投标,市场拓展前景广阔。

煜邦电力在储能业务方面布局清晰,目标明确,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初步成果。其核心电池PACK生产线的自动化率从20%提升到80%,位于海盐金星园区的智能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正式投产。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煜邦电力凭借其产业链布局、研发实力和品牌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成为电力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