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自古多仙人”——“蜀山遇仙”天然茶传承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2-14





“这个茶很好,我老爸有糖尿病喝了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不对,整体感觉很不错,经常喝”“去年你送我的两饼‘仙茶’,我转送给老前辈,他们说喜欢这种口味”“味道中有点回甜,没有任何怪味,都喝完了”,近日,蜀山夙道派龙顺掌门收到了多位朋友经过2年多时间品鉴后对“蜀山遇仙”养生茶的良好反馈。

早在2021年6月,龙顺掌门一行就到素有“中国蜀山”之称的四川洪雅瓦屋山下千亩森林中考察并选定山间草药并确定配方,8月,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支持下,由蜀山夙道派(注册商标证第64137851号)、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研发试生产的保健天然茶“蜀山遇仙”(商标注册证第60086433号)正式面世。

“蜀山遇仙”茶将中草药中性味平和、药味不明显,具有养气活血、解毒除湿、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的中草药,与一定比例的白茶混合,在中医学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君臣佐使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药理学、现代药物化学知识,配制而成的具有养生保健和预防功效的茶叶制品,其口味表现为甘淡醇和、厚重中带有飘逸。

20231214152127116.jpg

20231214152149494.jpg

20231214152205171.jpg

据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龙顺掌门介绍,在中国医药学的宝库中,一些中草药生长于山涧沟壑,外形普通,但功效卓著,在历史长河中常被人们作为日常饮品,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生长繁衍、抗击疾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有的还被当代药典定为药食同源,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天然饮料和文化传承。本次智作“蜀山遇仙”保健茶并将这一概念落地,是在党中央和四川省振兴中医药事业政策的鼓励下,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尝试。

20231214152056816.jpg

(2021年6月16日,到瓦屋山下千亩森林中考察、感受蜀山气息和中医药文化)

龙顺掌门说,仙山多生仙草。四川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生长着数量全国领先的各类中草药,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疗效高,在药名前冠以“川”字以示区别,所以便有了有“川药”、川产道地药材一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四川全省产各种植物、动物、矿物、菌藻等药材达4103种,占《中药大辞典》收载的5760种的72%。而养生保健茶的出现迄今已有两千余年,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充实、发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饮食和生态文明,是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的实践和延伸。

“蜀山遇仙”天然茶研发人简介

龙顺,男,汉族,蜀中人士,70年代末生人,字建儒,名入尘,现文化传媒、人文社科行业从业者,蜀山夙道派传习中心负责人。2018年以来,接续束发之年起学习和后来10余年实践中医药科学及文化的经历,结合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持续学习巩固国医国药知识,持续参加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

2018年4月,取得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事业单位颁发的“中医针灸师”证书;2021年8月-12月,取得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高级中医全科理疗师证书,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颁发的“中医高级健康管理师”岗位能力证书;2022年6月-8月,取得高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医学讲师”师资岗位合格证书;2022年8月,加入中华中医药学会成为会员,同月被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选举为理事;2022年12月,被中非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聘为“特邀文化和健康顾问”;2023年6月,申报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课题《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氏理筋整骨法“口述史”研究》获立项并担任负责人,同月受医院委托启动《曾氏理筋整骨法传承与实操》专著编撰并担任执行主编;2023年8月,参加在湖南长沙召开的“第八届国际亚健康学术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增补为“常务理事”;2023年11月,完成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半年学习并通过考核结业。(国是传媒智库,王雪轩)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