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全球乳业论坛组织(GDP)第五届亚太乳业峰会于银川揭幕。会上,全球乳业论坛组织(GDP)颁布重磅消息,蒙牛CEO卢敏放当选GDP首位中方董事,同皇家菲仕兰CEOHeinSchumacher、美国DFA公司CEORickSmith以及丹麦ArlaFoodsCEOPederTuborgh等全球乳业10强企业的“掌门人”同列GDP董事席位。
全球乳制品论坛组织(GlobalDairyPlatform,简称GDP)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乳品行业非盈利组织之一,其主办的第五届亚太乳业峰会以“乳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军者”为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乳业的发展早已迈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的洪流。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加开放”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主旋律。新形势下,乳业如何获得可持续的增长,成为各国乳业竞相关注的话题。对于已经率先走向世界的蒙牛,这一问题同样值得思考。
大会上,蒙牛集团对CEO卢敏放全球贸易争端挑战下的乳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解决全球化问题,不仅需要全球化手段,更需要全球化胸怀,蒙牛将继续与各方一起,努力为企业、特别是乳企的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与合作争取更多便利;努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世界品质’的各种乳制品和服务;为‘世界乳业共同体’的建设添砖加瓦。”
卢敏放所说出的正是蒙牛一直在践行的发展路径,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蒙牛把视野和思考的维度放向国际,用全球化的胸怀驱动发展。
对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走向世界的蒙牛,除了思考自身的发展,也开始关注企业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7月30日下午,蒙牛集团执行总裁石东伟出席GDP亚太峰会领袖论坛环节,同美国DFA公司副总裁JayWaldvogel、全球乳业论坛组织(GDP)GregMiller博士、荷兰合作银行奶业国际部负责人 KevinBellamy等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议题。石东伟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不断变换目标的持续旅程。今天的目标是明天的基础,目标不断演进,最终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7月,蒙牛对外发布《2017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首次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无贫穷、零饥饿、良好的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负责任消费和生产、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等17个子目标,蒙牛主动对标该目标,从营养健康、成长共赢、环境友好、扶贫攻坚四个方面梳理、总结了过去19年蒙牛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实践和成果,并将 SDGs的要求贯彻到战略制定和运营管理中,以指导未来实践,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乳业进入4U时代,蒙牛以创新驱动发展
GDP峰会上,蒙牛研发创新副总裁俞伟祖做主题发言《创新驱动乳业发展》,让人们再次看到了蒙牛国际国内快速发展背后的逻辑,分享中国乳业4U时代下创新才是拉动增长的要义。
今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蒙牛CEO卢敏放首度提出乳业进入4U时代的论断,4U即User(用户)、Universal(国际化)、Unique(个性化)和United(跨界联合)。4U时代,User(用户)是核心。如果说品质让产品走入商场的货架,那么创新则是让产品走入消费者内心的货架。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曾说,“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对于蒙牛而言,这一句话同样适用。长期以来,蒙牛将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构建,创新成为蒙牛赢得用户、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适应并引领消费需求的升级,提升产品创新的效率和品质,蒙牛成立消费者研究部、创新产品发展部等多个新部门,专门负责消费者需求的调研、研究和新产品的研发。
4U时代,随着消费者的升级以及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出现,个性化成为消费趋势。针对这一趋势,蒙牛针对新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如,针对渴望打破常规的00后,蒙牛推出ZUO酸奶等产品;针对酸奶所呈现的代餐机会,蒙牛推出碧悠代法式代餐酸奶等等。
除了不断带给消费者惊喜,蒙牛也不断引领者行业技术的革新。在蒙牛看来,改良式创新,能够带来平稳地增长,突破性创新才是企业高增长的来源。为此,蒙牛以突破式创新为目标,持续关注国际最新的技术趋势,包括乳成分分离提取技术、冷过滤技术、新型灭菌技术等,寻找产品创新的突破口。
如果说,创新则为品牌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可持续发展则推动企业走得更远。站在4U时代的开局,以过去19年的实践成果为基础,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双重驱动下,蒙牛将走得更宽、更远。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