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如何评价京津冀区域的发展进程?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2日对外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53.99,与2010年相比,平均每年提高7.71个点。特别是2014年以来,指数出现较大幅度提高,2017年比2013年上升36.29个点,年均提高9.07个点,明显快于2010—2013年期间水平,反映出协同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监测显示,区域创新发展成果显现。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平稳上升,2017年为153.56,与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7.65个点。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和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政策利好,对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在创新投入方面,区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0年的2.72%提高到2017年的3.18%,京津冀三地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之比由2010年的7.49∶3.22∶1变为2017年的4.52∶1.96∶1,差距明显缩小。在创新产出方面,区域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0年的4.7件增加至2017年的22.7件,增长3.9倍。在创新效率方面,2017年区域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的专利授权量为72.7件,比2010年增长60.7%。
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2017年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为118.43,与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2.63个点。区域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55.7%上升到2017年的6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区域绿色发展出现积极变化。2017年京津冀区域绿色发展指数为143.22,与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6.17个点;其中2013—2017年平均上升幅度为9.42个点,表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后,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成效明显,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能耗持续下降,与2010年相比,北京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31.5%,天津下降35.0%,河北下降34.5%。空气质量得到改善,2017年区域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39.6%。
区域开放发展取得进展。京津冀地区对外开放从“大进大出”“引进来”向“走出去”、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转变。2012年以来区域开放发展指数持续走高,且上升幅度较大,2016年达172.24,比2012年年均提高19.41个点,2017年受高基数影响,指数有所回落,为138.54。
区域共享发展成效突出。京津冀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为216.21,与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16.6个点,在5个分指数中水平最高且上升幅度最大。在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方面,区域人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快速增加。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人均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合计是2010年的2.3倍。区域人口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北京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32.8%提高到2017年的37.3%,天津由18.2%提高到26.7%,河北由7.9%提高到10%。区域脱贫攻坚取得较大突破,京津两地在2013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河北省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15.8%降至2017年的1.86%。(记者 陆娅楠 贺勇)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