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痛点补短板 院士为民企创新“开药方”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3-07





  “作为‘国企重镇’,辽宁还难言‘民企大省’,特别是同先进地区相比,民企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弱、质量效益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作为科技界“名人”,辽宁省副省长、中科院院士卢柯在2月24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工作会议上直言:部分民营企业存有“小富即安”的心态,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不去研究如何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而是把钱花在豪车、房产上,撑门面、摆阔气,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也是我们与南方企业的差距所在。


  他说,与南方发达省份相比,辽宁的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高端人才集聚不够,融资成本高、渠道少,在创新发展中,鲜有突破性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也较为艰难,存在“先天畸形”的弊端。特别是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间较长,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金融支持机制尚不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不够完善,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正视差距与不足,找准制约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问题的痛点,对症下药,拿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招,全面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这是辽宁省在新春过后即召开“科技第一会”的重点所在。


  “要经常听取民营企业的反映和诉求,拿出真心实意、真金白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帮助其尽快破解‘成长中的烦恼’。”卢柯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申报省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围绕培育和壮大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海洋等新兴产业,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攻克一批前瞻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原创性技术难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牵头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国家及省两级平台的创新要素聚集效应,提升民营企业的综合创新实力。要引导民营企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共建联合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推动国际化经营,努力做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的“领军企业”,以技术进步塑造竞争新优势,为构建辽宁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辽宁民营企业发展较为迅速,全省37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达到90%以上;47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民企占比达到95%以上。全省近2万家以民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为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作用。但是,对照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要求,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为此,辽宁省出台了《关于科技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辽宁省民营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辽宁省科技厅厅长王大南在解读这两个文件时表示,辽宁将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民营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从而全面提升辽宁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会上,辽商总会会长、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作了“让科技成为辽宁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主题演讲。他表示,将以辽商总会名义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辽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投向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初创民营科技企业。


  此外,辽宁省科技厅还与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沈阳农商银行等分别签署了科技金融结合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现场为科技企业送出了保单“红包”。(记者 郝晓明)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