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投资云南”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省投资促进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就2024年度“投资云南”系列活动总体情况及成效作介绍。
1—11月全省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84个
一年来,省投资促进局聚焦低空经济、中药材、绿色制造、文旅康养、就地就近就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了18场专题对接洽谈活动,精准对接境内外企业900余家,其中,优强企业超300家,促成70余个项目合作成果和100余个合作意向,取得积极成效。
围绕发展壮大“三大经济”,紧密结合云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环保要求,从全省12个重点产业中选择低空经济、纺织服装、绿色能源+绿色制造、数字+文旅、重大外资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中药材、有色及稀贵金属材料等8个重点产业方向,组建招商专班,制定招商“作战图”,联动州(市)一体化开展“点穴”式精准招商。
全年推出要素保障齐备、投资收益良好的招商项目74个,计划总投资1524亿元;对接企业248家,既争取“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又关注“抢占高地”的成长型企业,还积极对接“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比如,省投资促进局和德宏州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开展省地联动招商,引入浩宇制衣等10余家标志性企业落地,推动德宏纺织服装企业户数从1年前的17户增长到目前的100余户,园区从闲置厂房100余万㎡变为“一房难求”“一亩难求”的投资热土。
1—11月,全省产业招商新签约项目3575个,已落地2618个,落地率73.2%;其中,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84个,已落地54个,落地率64.3%。全省新签约项目中,三类500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投资项目占全部签约项目的8.2%、4.7%。引进紫约农业、相源新能源、清乐智能、汉伯远生物、艾德锐电子等一批科技型、龙头型企业到滇投资。山东魏桥、海亮集团、合盛硅业、裕能新能源、晶科能源、京东方、牧原食品等500强企业在滇扩大投资,为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个人可申请额度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近年来,云南积极健全人社政策体系,从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加大政策惠企力度、扩大技能人才供给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聚力搭建“企业一个需求、人社综合帮扶”的政策矩阵,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同时,整合23家部门资源,实施创业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推进“七彩云南·创业福地”品牌建设,推行“高原特色农业”“文旅康养”“城区改造”“绿美乡村”等“N+创业”模式,开展厅市共建普洱市“创业之城”,鼓励返乡入乡创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设立“云岭创业贷”。个人可申请额度最高3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云岭创业贷”专项贷款中,企业法人可申请最高500万元信用贷款、最高3000万元抵押担保贷款,个人创业者可申请最高50万元信用贷款、最高1000万元抵押贷款。
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对引进类入选人才给予50万元一次性工作生活补贴,对培养类入选人才在培养期内给予每年5万元特殊生活补贴。入选人才申报项目,经评审认定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经评审认定的,可享受政府购房补贴和工作经费资助等。此外,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村企业就业,给予每人5000元一次性就业奖补;鼓励就业帮扶车间招用脱贫劳动力(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给予企业发放脱贫劳动力(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工资额15%的就业奖补。
1—11月全省旅居人数321.63万人
目前,“来云南旅居”作为云南的一张新名片,已成为云南引领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品牌,吸引了省外游客的目光和投资市场的关注。经测算,2024年1—11月,全省共接待游客11.32亿人次,同比增长14.1%;实现旅游总花费1.49万亿元,同比增长20.7%,游客人均在滇停留时间从2019年的2.8天提高至2024年的3.1天,均创历史新高,全省国内游客“回头客”占比达77.6%。1—11月,全省旅居人数321.63万人,同比增长18.5%。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旅居云南建设背景下,云南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乡风文明进步有机结合、互促互进。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居全国第一。和美乡村成为主客共享好空间,成为投资旅居新高地。
旅居建设造就投资云南无限机遇。今年10月出台的《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引培一批旅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旅居云南样板房”的目标。另外,梳理400余个旅居项目,分片区组织招商投资活动,积极引进实力强、有情怀的旅居企业,开展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支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整合优质资源、参与投资运营。(李北)
转自:都市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