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四川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生猪生产能否迅速稳定下来?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9-03





  生猪生产如何稳定
 
  ●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稳定生猪生产、供应的措施纷纷出台
 
  ●面对市场行情和政策利好,省内不同规模的养猪场在补栏问题上有不同选择
 
  ●非洲猪瘟风波带来启示:生猪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用标准化设施提升卫生防疫水平
 
  ●农业农村部回应:今年肉类供应有保障,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
 
  猪肉价格上涨凶猛,让人想起那句创业圈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东升街的红星农贸市场,记者看到的猪肉价格是25元1斤、排骨28元1斤。市民陈平很是感慨:“猪肉越来越贵了,以前只卖十三四元1斤,现在20多元1斤,和以前比感觉价格涨太多了。”
 
  在此背景下,全国多省市稳定生猪生产、供应的措施近日纷纷出台。8月26日,我省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措施(以下简称“猪九条”)公布,给出一揽子方案,全年4008万头出栏量目标任务分解到19个市(州)。
 
  面对政策利好和市场行情高涨,生猪生产能否迅速稳定下来?记者日前走访了省内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户。
 
  一道选择题
 
  猪肉行情好要不要趁机赶紧补栏
 
  行情这么好,要不要赶紧补栏?似乎是个容易的单选题,但养殖户们的选择却各有不同。
 
  段夕文短期内不打算补栏。作为一个养猪散户,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狮湾村一社村民段夕文养猪已将近9年了。就在20多天前的8月7日,他刚刚在当地相关部门技术指导下完成“扫圈”,把最后一头猪送走。“6月底,猪就开始发病,28头猪陆续‘洗白’完。”
 
  2010年,在广东一家家具厂打工的段夕文回家搞起了生猪养殖。最开始一两头,后来达到28头规模,年出栏50头左右。
 
  段夕文记得第一头猪发病时的情景。“早上,我发现猪起不来了,马上给它打了一针。到了晚上猪站起来了,没想到第二天又生病了。4头母猪、11头育肥猪、10多头小猪,直接损失估计将近4万元,保险赔付能收回8000多元。”
 
  尽管遭遇了损失,段夕文还会坚持养猪,但短期内不会补栏。“养猪这么多年,每年有六七万元收入。准备全面消毒之后,过段时间再补栏,争取能赶在过年之前出栏一批。”
 
  花洞村的段勇,养殖180多头猪没出任何毛病,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但短期内也不打算补栏。“现在天气异常,不敢随便补栏,怕补成更大的漏洞,反而造成损失。”段勇的主业是杀猪卖肉,养猪是副业。他这两天心情看起来不错,因为猪肉价格很好,“毛猪便宜时卖别人的猪,贵时就卖自己的猪,这几天20元一斤,每天我都要卖出两头猪肉。”
 
  看好后市,迎“风”而上的也有。
 
  8月10日,新希望集团和资阳市在成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约40亿元建设年出栏2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
 
  在8月26日“猪九条”发布现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好科技副总裁龚华忠表示,新希望在已与绵阳、广安、资阳等地签约合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实施“川猪壮大计划”,扩大在川投资规模,未来3至5年将在川实现1200万头出栏生猪的规模,“这次发布的‘猪九条’政策很具体,含金量高,让我们发展生猪产业更有信心了。”
 
  与之持同样态度的,还有内江德康农牧有限公司服务部经理郭恒。近期,在位于资中县双河镇的该公司基地内,1000头能繁母猪和3000头小猪刚刚搬入“新家”。德康已在内江拓展几年。2016年11月2日,内江就与华西希望·德康集团签约建设100万头“内江黑猪”开发利用产业化项目,目前在该市资中县、威远县、市中区、东兴区,通过“公司+家庭农场”的寄(代)养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内江黑猪”家庭农场主近60户。
 
  位于资中县的潴源绿润养殖家庭农场内,农场主韩俊安的400头能繁黑母猪和3000头育肥母猪长势良好。“今年以来,我投入了50万元,用于增加防疫设施和提升技术,到现在没有出过一起病例,今年8月开始,每个月能够达到260头出栏量。”韩俊安告诉记者,目前400头母猪的产仔能力已经能够满足其养殖规模的需要。
 
  今年基本保障任务为556万头出栏生猪的成都市,也正积极行动。
 
  “我们正组织川农大、省、市疫控中心专家研究制定消毒灭源、生物安全防控等技术措施,指导规模养殖场实施复养。”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统筹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区(市)县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工作。
 
  一件忧心事
 
  卫生防疫水平不够,养猪场怎么办
 
  “不补”的养殖户们在担心什么?“现在,你就是送我2000头猪苗,我都不会要。”8月16日下午,成都市新津县,记者见到养殖了20多年生猪的王兴(化名)。
 
  对生物安全防控的担忧,普遍存在于中小散户,他们对自身设施和技术“不自信”。
 
  8月13日,记者实地探访段夕文的养殖场所时,他先把拴在屋后的两只狗牵走,然后带着记者来到自家后院,这是一处靠近房后山坡的空地上的“偏偏房”,是一个用砖头和水泥砌成的简易养猪场,上用木料、瓦片和塑料薄膜覆盖遮挡,依稀可见石灰消毒的痕迹,在炎热的天气下,一股臭味飘散在空气中。
 
  遭遇损失的原因,段夕文归结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温天气极易滋生疾病,另一方面猪场太简陋了,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外面热里面就热、外面冷里面就冷。要建1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至少要投入10多万元,负担还是相对较重。”
 
  内江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及其发展的近60户家庭农场主,则完全是封闭式养猪。郭恒介绍,饲料车运送到厂区大门口后,并不入场也不进行人工搬运,通过管道将饲料注入饲料仓,再通过管道定量输送到厂区内猪槽上方的饲料管道上,对每头猪进行精准投喂。“对人也进行严格管控,常驻的有20多个工作人员,2个多月休假一次,休假回来后要进行严格消毒、隔离、检测后才能上岗。”
 
  饲料车或者社会车辆到达厂区大门,需要经过4道消毒检测关卡,分别设在距离大门约1.5公里、500米、50米、20米处。以第一道关卡标准洗消中心为例,大棚里设两道防线,“第一道门有两个房间,用温度达70℃的超高压热水冲洗机对车辆轮胎、顶棚、侧面、车窗等进行外部冲洗,再进入第二道烘干棚,用70℃再烘干半个小时。”
 
  其发展的家庭农场,建设标准也相对较高。“100头规模的标准化农场,投入要200万元,政府每30头将会补贴20万元。猪仔、饲料、技术、销售都是我们提供,我们有专门的片区专员对农场主进行指导和监控。”
 
  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畜牧站站长雷智平干了20多年的畜牧工作,他认为与公司化经营相比,散户普遍面临技术和资金投入两大短板,粗放式经营,在异常天气和突发疫情下很难不遭受风险。
 
  一个大趋势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生猪生产需要标准化智能化
 
  生猪生产何时稳定?未来猪肉行情会怎么演变?这是大家都在关心的问题。
 
  “秋冬季来临,快到年底的时候,要做腊肉香肠,猪肉需求就更大了。”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有这样的观点。
 
  “要尽快将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生猪养殖户尽快补栏。”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国家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李学伟建议,各级政府在对养殖户进行适当补贴的基础上,要对所有养殖场所进行一次彻底的免费消毒工作,加强对养殖户生物安全防控方面的技术性指导,尽快恢复生猪养殖生产。
 
  随着“猪九条”的发布,各地已经行动起来。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按生猪产业化发展要求,要通过现代工业化生产,实现小农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也认为,这次疫情将倒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今后我省生猪养殖要建设成为高科技产业,在标准化、智能化方面需要大幅提升。
 
  李学伟则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对散户的作用进行了肯定,“我省是生猪大省,散户实际上还是养猪的主力,占至少60%以上。”李学伟介绍,大型现代农业公司也并不完全靠自身养殖,也会与农户合作。
 
  “出于资金压力和环保压力,大型公司一般是养殖母猪和种猪,大量育肥猪是采取‘公司+农场主’的方式,当然这些农场主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户了。”李学伟表示,这正说明一般意义上的散户需要进化,向现代化标准养殖转变。
 
  刚刚出台的“猪九条”明确提出,通过“生猪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标准化”等系列举措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已与新希望六和公司、巨星集团、正大集团、德康集团、温氏集团等养殖龙头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按照“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发展生猪产业。“目前,成都9个区(市)县正在抓紧落实养殖场建设用地选址工作。”
 
  链接
 
  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肉类供应有保障
 
  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
 
  今年3月份开始,我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7月份以来涨幅扩大。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8月31日表示,猪价上涨,主要原因是市场供应偏紧所致。今年猪肉产量可能会出现明显减产、市场供需存在一定缺口,但从肉类总体供应看,考虑到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猪肉消费下降、进口增加等因素,今年的肉类供应有保障。
 
  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去年2月,我国生猪生产进入新一轮去产能周期,存栏下降。去年8月开始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又让不少养猪场、养猪户不敢补栏。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生猪产能下降,直接导致市场供应偏紧。
 
  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相关补贴政策,支持生猪补栏增养。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逐步恢复。
 
  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辛国昌介绍,整个畜产品和动物蛋白的供应是充裕的,从牛羊肉和禽肉的生产来看都在增长,水产品生产也在增长。所以我们整个的肉类市场供应,特别是动物产品的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


  转自: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四川打造“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新格局

    3月10日,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南充市仪陇县举行全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会议就如何借助农村电商实现精准扶贫,展开讨论。
    2017-03-21
  • 四川力争到2020年白酒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四川白酒产业将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创新、绿色、开放发展,力争到2020年白酒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支撑饮料食品万亿元产业打造
    2017-03-21
  • 四川多举措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四川老工业基地是指国家“一五”“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建设、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依托聚集形成的工业基地,以及以本地区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2017-03-22
  • 今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完成1.8万亿元产值

    近日,四川省科技厅透露,今年该省将组织实施15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 8万亿元,增长9%左右
    2017-03-23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