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隆安县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龙穗基地里,占地3500多亩的核心区内一派丰收景象。一枚枚红彤彤的火龙果被摘下,送往低温车间,去蒂、清洗、入库、装箱。数十小时后,这些才下枝头的火龙果现身乌鲁木齐、沈阳等地水果市场时,仍饱满红艳、鲜甜多汁,令人食指大动。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近年来,隆安县以火龙果产业作为扶贫优势产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扶持引导龙头企业联盟闯市场,隆安“那之乡”火龙果品牌因此日益红火。
今年7月,第三届中国火龙果产业发展大会暨南宁火龙果品牌推介会召开。数据显示,我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火龙果生产区。其中,南宁市火龙果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量2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作为首府重要的“果篮子”,隆安火龙果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5亿元以上。2017年,隆安县正式创建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今年7月,隆安火龙果获第二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
扶持给力 夯实产业基础
隆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孕育出香蕉之乡,同样也适宜火龙果的生长。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和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有力扶持,使火龙果产业生根发芽,农业企业得以大展拳脚。”广西龙穗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修华道出众多农业强企落户隆安的原因。
隆安县农业局副局长农有鹏介绍,该县从1998年起零星发展火龙果种植。2014年起,该县创建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引领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去年,南宁市评选的十大火龙果标准基地里,就有一半出自隆安。根据产业规划,至2020年,该县火龙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万亩。
建设标准化火龙果生产基地,不仅需要流转连片耕地,还要配套低温车间、分拣中心、冷库等采后处理场所。为夯实产业基础,隆安县对火龙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优先调配,企业进驻前做好“三通一平”。2017年至今,财政累计投入1500万元用于火龙果产业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新品种开发等相关工作。
筑得好巢引凤来。目前,该县种植面积超500亩的火龙果生产基地约30个,其中,龙穗、金福、金穗等龙头企业基地种植规模超4000亩,企业累计投资超4亿元。
产业扶贫 “造血”增收富民
8月1日上午8时,位于丁当镇的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金福基地分拣车间已经忙碌起来。车间班长卢桂荣是丁当镇保安村村民,她乐呵呵地说,以前自己种地看天吃饭,在家门口做产业工人后,每月稳定收入4000多元,还能照顾2个孩子,加上土地流转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火龙果生产种植基本实现自动化,但在采摘、护理等细节上,需要大量人工,这为当地群众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在示范区里,每25亩农田雇请2人日常管护,采收旺季平均每天需要四五百名工人同时开工。
“火龙果是隆安的扶贫优势产业。”农有鹏说,该县大型火龙果种植基地均建立扶贫带富机制,优先聘请贫困户务工,鼓励贫困村以村集体经济入股和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贷款资金、技术、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以产业“造血”助力脱贫增收。去年,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
蓬勃发展的火龙果产业,也带旺了村集体经济。那桐镇那门村流转1.21万亩土地,引入10多家农业企业,其中3000亩流转到那之乡火龙果示范区。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8万元,除20多万元用于村活动经费,其余收入都分配到2605户群众手中。
隆安火龙果产量约占南宁产量的1/3,但区内市场上,隆安火龙果却并不多见。
“隆安的精品火龙果,出门都要‘坐飞机’。”农有鹏自豪地说,隆安火龙果70%销往北上广,也有不少销往港澳等地,这得益于龙头企业强强联合,组团创品牌的发展思路。
2015年,金福、龙穗等隆安县7家火龙果龙头企业以各自创建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为资产纽带,采取联盟方式组建广西桂族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隆安打响“那之乡”火龙果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立合作社之前,由于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不畅,我们都遭遇过采购商任意压价,形成内耗。合作社成立后,实现信息集中、价格统一、管理统一,不仅保持了较高的价格水平,各基地的标准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陈修华说,去年以来,合作社成员基地生产的半公斤以上大果,地头收购价平均每公斤17元,到了年底,还能涨至30元。目前,桂族火龙果合作社的成员企业还加入了南宁火龙果企业联盟,组团迈向更大的市场。(欣闻)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