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西安的高铁列车上,几乎在每节车厢里都能看到外国旅游者的身影。除了北京,西安已成为了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第二扇窗。
2016年,陕西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38.2万人次,同比增长15.41%,国际旅游收入23.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91%。越来越多的入境旅游者和越来越长的停留时间,说明陕西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西部的对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也正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最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在全国的自贸试验区中彰显着陕西特色。
陕西文化厚积薄发
李青是陕西文化企业的代表,他和他的搭档时千雅共同创办了“千时文化”——一家专注于国际文化交流的公司。他们过去策划参与过各种各样的国际艺术展。千时文化希望能借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时代机遇,在影视方面有新的作为。“人文交流这四个字是国家赋予陕西自贸试验区独一无二的标识。”李青说,他认为,在自贸区时代,从服务贸易的高度来认识电影产业、发展对外文化产业,是陕西多年积淀“薄发”的契机。
毕竟这是一片诞生了吴天明、张艺谋的土地,享有盛名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口影片80多部,《霸王别姬》《老井》《红高粱》《大话西游》等经典都是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当然,陕西自贸试验区要探索的“人文交流新模式”,影视产业的国际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文交流最核心的部分是“人”。如何吸引国际化人才的人才来到陕西,留到陕西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的重点。“相信随着自贸区的挂牌,陕西的文化产业必然将得到更多的重视,迎来更多的机遇。”李青对未来很有信心,他从去年就开始布局,他的公司所运作的国际影视人才孵化项目就是针对陕西自贸试验区国际影视文化交流而启动的一项目光长远的计划。
李青和时千雅都是陕西人,他们曾经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外地或者外国开展自己的事业,但出于对陕西的自豪,和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他们留在陕西发展,而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到来,让他们有理由相信在这里能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中西合璧古今相映
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陕西童书出版企业荣信教育推出的立体童书《大闹天宫》在2016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甫一亮相,就得到了各国童书创作出版者的高度关注,版权以多种文字版本同步输出,完成了陕西童书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华丽转型,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荣信力行,成为文化使者,将中国文化的骄傲向西方世界传播。
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充分利用陕西省丰厚的文化产品聚集优势,立足西部,面向国内外,积极构建文化贸易平台,探索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模式,做大做强文化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努力建设西北乃至全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引进来”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基地线上平台“丝路汇”先后与俄罗斯中国产品采购中心、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香港贸发局、澳门陕西商会合作推进文化产品跨境发展。
一份联合多部门起草的关于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核心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具体工作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西安市作为陕西省人文交流的中心,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了该方案的制定者。“我们正在走一条别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在这方面,其他自贸区建设中还没有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西安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工作方案有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从文化交流的层面出发,二是从服务贸易的层面出发。”
这一工作方案目前数易其稿,制定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文化、商务、旅游等部门,扩展到科技、教育、金融、文物、司法等多个部门。自贸区让一切都变得更加开放,当然也包括政府自身,在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的背景下,陕西自贸试验区内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跨界”合作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深入。(闫岩 王嘉楠)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