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机器人企业落户背后的佛山智造之变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28





  不久前,全球工业界盛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闭幕。这场盛会举办期间,在人流量最多的工博会核心展区,嘉腾机器人等佛山企业亮出了集结多项技术的智造最新成果,与本届工博会“融合的工业——工业智能”主题相呼应。

  这其中,有一家首次参展汉诺威工博会的企业非夕科技引发了外界的关注。这家企业今年初落子佛山,建立其在全球的首个生产基地,预计今年投产。工厂主要生产机械臂;而这款机械臂正是其在本届汉诺威工博会上展示的主打产品,号称“世界上第一台自适应机器人”。

  这种高柔性化的机器人在全球商用市场存在空白,吸引了库卡、ABB等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企业代表的频繁来访和驻足交流,也有望带来佛山机器人产业变局。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演讲中提到,2016年他和100多位企业家去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德国企业家看着他们,疑惑“你们跟工业4.0有什么关系?”

  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拥有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开发的原创式创新能力,主动创造新的产品解决痛点,中国企业正成为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的“局内人”,甚至主要“玩家”,展示着新的技术自信。

  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不断变革的佛山制造身上,或许藏着一些答案。

  汉诺威黑科技有望实现佛山造

  3月30日落地德国汉诺威,非夕首席商务官岑水明先去看了展位。汉诺威工博会17号馆,展会的核心展区,近4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这对于一家首次亮相世界最顶级工业博览会的年轻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而有利的展览条件。岑水明还记得,“人流量大,德国总理巡馆时铺了红地毯,我们展位就在红地毯边上。”

  一家初创企业,为何首次参加汉诺威工博会,就能挺进核心展区?

  汉诺威工博会运营单位在全球设置了多个团队接触各类企业,从老牌巨头到年轻的创新性企业皆包含其中,以保证参展企业资源的充实和优质。而机器人这个全球产业技术风口一直是汉诺威工博会的重头戏。

  “全球的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的潜在规模不低于1000亿美元,其中高端制造业不低于600亿美元。”岑水明表示,非夕在机器人研发上拥有大量原创技术,而且是少有的能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的企业。“这个是汉诺威看中我们的重要原因。”

  当然,能被汉诺威相中更是综合要素作用的结果。团队是其另一大杀手锏。负责业务开发、市场拓展和战略规划的岑水明,曾经供职于苹果和麦肯锡,在全球的科技巨头企业中积累了丰富的商务经验。在非夕商务团队中,许多核心成员都有发那科、库卡、ABB等世界顶级机器人企业的工作经验。

  而观察这家企业研发团队构成发现,其近百人的研究人员清一色的高学历,拥有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验室、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机构研究背景的不在少数。

  这样一家集结了华人科学家团队的企业今年初将生产基地落户佛山,打造其在全球布局的第一家生产工厂,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投产。“作为一家国际化机器人企业,我们十分重视机器人生产制造,并为选择生产基地做了大量工作。在对比了很多城市之后,我们发现佛山具有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优势,从供应链到市场应用都有丰富容量和优势,能为机器人生产制造提供优质配套环境。”岑水明说。

  沿着研发—生产—商业化的轨迹,非夕在逐步深化自身的发展布局。“目前我们完成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试产,计划通过世界顶级展会的亮相,实现商业化落地、拓宽市场渠道。正是这个时候,我们碰到了汉诺威团队,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岑水明说。

  向熟练工看齐全球最智能的机器人长啥样?

  拿到了世界顶尖工业博览会门票的机器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在汉诺威17号馆,一台机器人产品吸引了数百家企业代表的围观。这款机械臂在做插插头等动作时,即使位置信息不够准确或加工物体发生了位移,也能调整操作和施力的大小方向,就像能够根据知觉自行调整动作的人一样智能。这款机械臂正是诞生自非夕的实验室。正如其名字“拂晓”一样,它开启了机器人产业全新景象。

  最近,一篇在机器人行业引发热议的微信评论文章写道:“有些人认为工业机械臂的硬件已经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了,但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先进而美妙的软件框架摆在那里,却因为硬件的不足而无法应用。”

  “当前业内,机器人企业往往专注机器人本身,产品的自适应能力欠缺;AI公司则专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工业的结合不够。”岑水明说,三年前非夕团队看到了这一空白,启动了融合力觉以及视觉、深度学习等AI技术的机械臂研发。

  这样的机械臂新在哪里?岑水明以3C电子工厂的插拔环节为例介绍,传统机器人是靠确定位置精度进行插拔的动作,一旦部件位置或环境改变,该工序完成的良品率会下降,甚至损坏部件。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人在做插拔这个动作时,即使位置不精准或者环境有变化,也会实时控制和调整插拔力度与角度等,在确保部件不被插坏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动作。“这也是为何不少行业不少工作环节仍需依靠人力,因为还有机器人没法解决的痛点。”

  而自适应机器人,顾名思义,具有很强适应性,能够大大提升机器人的智能程度与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这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在不确定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工业级表现,且不受环境中震动、外力的干扰,在确保生产良品率的前提下推进生产自动化。”岑水明说。

  同时,自适应机器人的智能可迁移能力,可以通过学习积累将一个产业、环节的操作经验快速地迁移到类似的其他场景中,让“机器人变得更加通用”。

  按照岑水明的说法,这样高度智能、柔性、通用的机器人,将逐步具备熟练工人的能力。机器代人是分阶段、逐步推进的,目前机器人主要还是以实现简单、重复的任务为主。像熟练工这类人才,仍是没法被替换的制造业刚需,甚至是德国等制造业强国高品质的密码。

  “但当不断接近甚至超越人类灵活性的机器人诞生,更高阶的机器代人将发生;未来那些对人来说单调、复杂、需要熟练技巧的工作是可以被进一步自动化的。”岑水明说。

  从学习者到发起者顶级展会背后的佛山智造之变

  如何造出全球最具智能化的机器人?非夕的探索,是从底层传感器、关节设计、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的软硬件开发上进行整个系统的攻关。

  为了实现更高性能的力控能力,不少核心零部件都按照更高的标准重新塑造。以传感器为例,机器人的力觉需要力觉传感器来实现。在研发初期,非夕团队对市面上的传感器进行评估,却发现那些动辄数千美元的传感器,在机器人产品的智能灵巧性、稳定性上将产生天花板。

  于是,自己重新设计开发传感器成为一种必然选择。经过反复的迭代试验,一种让机器人不断接近甚至超越人类手感的传感器,被安装在了机械臂的每一个特殊设计的关节中。“传感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性价比,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航道,却只是非夕自主研发的冰山一角。”岑水明告诉记者。

  目前,非夕开发的自适应机器人正被国内外多家汽车、3C电子行业领头企业所采购应用。这一颠覆传统科技的机器人在佛山的落地生产,不仅将搅动佛山机器人产业格局,还将为拥有深厚汽车、电子等产业基础的佛山,注入新的产线变革力量。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演讲中提到,2016年他和100多位企业家去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德国企业家看着他们,疑惑“你们来干什么”“你们跟工业4.0有什么关系?”

  3年后,情况已完全不一样。中国已不再只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应用市场和智造变革的追随者,更多中国企业成为全球最前沿、先进的智能制造产品技术革命发起者。

  此次汉诺威工博会上,作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力军,多家佛山企业参展,亮出最新科技成果,甚至将汉诺威作为了新品发布的舞台,让外界不得不关注这背后的技术自信。

  嘉腾机器人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作为汉诺威工博会的老面孔,曾获工业设计“奥斯卡”德国红点奖的嘉腾在工博会上揭开了全新设计的产品——“心跳系统”的面纱。嘉腾董事长陈友介绍,嘉腾机器人首次在仓储机器人植入心脏模块,大幅度提升了智能仓储系统的稳定性,为电商对客户的准确交付承诺保驾护航。“这是多机器人管理系统发展过程中一个里程碑事件。”

  “心跳系统的发布,预示着嘉腾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大幅提升,为物流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使用心跳系统后,即便网络局部瘫痪,也几乎不会影响仓储机器人的效率。”嘉腾研发副总裁符致云说。

  在佛山,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江湖更是不断出现新变局。美的与库卡合建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佛山机器人生产供应力更上一个台阶;华数等企业持续攻克难关,实现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根据《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佛山计划到2020年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由佛山制造乃至中国制造深度参与其中的智造新图景,正在全球加速浮现。(全媒体记者 吴欣宁)


  转自:南方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