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6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就修改6部反垄断法配套法规公开征求意见。记者发现,此次修改配套反垄断法修订,明确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制度适用规则,确立经营者集中审查期限停钟制度规定,增加公平竞争审查的内容,调整法律责任等,亮点颇多。
6部反垄断法配套法规自实施以来,在预防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及《禁止垄断协议规定(征求意见稿)》《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征求意见稿)》等,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共7条,修订内容包括:提高营业额标准,低于标准的经营者集中原则上无须申报;优化申报标准,对于在中国境内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开展经营者集中,符合一定条件的,纳入审查范围;配套反垄断法修订,对未达申报标准但符合反垄断法相关情形的集中作出相应规定。
《禁止垄断协议规定(征求意见稿)》共47条。一是新增关于横向垄断协议“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的定义,明确实际和潜在的竞争者均可能成为横向垄断协议的主体。二是新增经营者对所达成的纵向价格协议进行抗辩的权利。三是新增数字经济手段构成达成垄断协议的行为方式。四是新增安全港制度,明确具体标准和程序。五是新增组织和帮助达成垄断协议的经营者法律责任,明确“组织”和“实质性帮助”的认定标准。六是进一步规范中止调查程序、细化宽大申请和认定程序、理顺豁免认定程序、增加约谈制度等。七是配套反垄断法修订,调整相关违法情形下的法律责任。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共42条。一是明确反垄断相关制度在平台经济领域的适用规则,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增加“交易金额”“控制流量的能力”两项认定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考虑因素,并增加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营者实施“自我优待”行为表现形式和正当理由。二是在认定市场支配地位方面,增加“市场集中度”作为分析相关市场竞争状况的考虑因素。三是在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方面,完善认定“不公平价格”行
为的考虑因素。四是进一步规范中止调查和垄断案件报告备案程序,新增约谈制度。五是配套反垄断法修订调整法律责任,新增反垄断执法机构工作人员违法情形的处理等规定。
《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共28条。一是配套反垄断法修订,增加“经营者不得利用行使知识产权的方式,组织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或者为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提供实质性帮助”的规定。二是明确知识产权领域垄断行为包括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三是完善标准必要专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重点领域反垄断规则。
《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修订内容包括:配套反垄断法修订,完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细化限定交易、妨碍商品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表现方式,新增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配合调查等执法要求,增加执法约谈的规定,修订增加公平竞争审查的内容,并充实竞争倡导的内容。
《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征求意见稿)》共76条。一是明确经营者集中审查期限停钟制度规定。二是完善未达申报标准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和调查规定。三是明确“实施集中”的概念,完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调查规定。四是明确实体标准和程序性规定。五是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审查制度。六是明确申报代理人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和拒绝、阻碍执法情形的罚款额度,加强受托人和剥离业务买方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在公告中指出,本次对反垄断配套法规的修订,为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设置更加明确的规则,从源头预防可能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集中行为,更好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更加规范、更具活力、更重创新,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按照行政法规修订程序依法做好相关工作。(记者 倪泰)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