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复苏新船订单大增 船东抄底造船热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25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最新报告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工业保持平稳运行,造船完工量继续增长,新承接订单量止跌回升,手持订单量降幅收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航运业复苏步伐的加快,船东出现新一轮的造船热潮,越来越多的船厂接到新订单。
zaochuan
资料图:造船业(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造船完工35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承接新船订单20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12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7%,比2016年底下降18.5%。
 
  截至10月18日,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报收1566点,不但达到年内最高点,而且创2014年3月份以来(43个月)最高点。并且从今年8月份以来,BDI都在千点以上运行,并且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JPMorgan也于近日乐观称,受中国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对大型好望角型船舶的需求推动,干散货市场的增长出人意料的强劲,并看好后期整体走势。
 
  由于干散货市场极度疲软,2016年全年,散货船新船订单量仅为55艘、1400万载重吨散货船,而2007年散货船新签订单1953艘,总计近1.6亿载重吨,相比2007年繁荣时期减少了91%(按载重吨计算)。
 
  从2007年到2017年,全球散货船新船订单量从1953艘爆降至55艘,散货船新船订单量在订单中所占份额从62%降至36%,散货船建造船厂从211家大降至仅剩28家。
 
  克拉克森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称,近年来,散货船新船订单量显著减少,按艘数计算,2016年散货船新船订单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只有为数不多的船厂依然能够获得新订单,主要是凭借大型散货船订单的增加。目前市场环境的改善也为散货船订单量的增加提供了支持。
 
  新加坡船东EasternPacificShipping近日在大连中远川崎下单订造了两艘61000载重吨Ultramax型散货船,定于2019年交付。这是大连中远川崎自2015年年底以来接获的第一份新船订单。
 
  继现代重工确认接获10+5艘VLOC订单,淡水河谷30艘VLOC大单的第二笔订单也将正式敲定。据贸易风报道,工银租赁和招商轮船即将在青岛北船重工下单订造6+3艘325000载重吨VLOC,总价值达到6.75亿美元。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2017年三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为654点,与2016年三季度607点相比,提高47点,同比增长7.7%;与2017年二季度649点相比,增长5点,环比增长0.8%,指数和年中相比有所增长,仍处于偏冷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船厂的主要效益指标仍在恶化。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43.5亿元,同比下降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5亿元;利润总额11亿元。(记者 张彬)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航运业深度整合新浪潮再次袭来

    航运业深度整合新浪潮再次袭来

    对于能够从充满艰辛的2016年走到今天的集装箱航运企业而言,回望过往,恐怕是步步惊心,而遥看前路,似乎还是迷雾重重。
    2017-07-24
  • 2535亿美元经贸大单让航运业

    2535亿美元经贸大单让航运业"吃下定心丸"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之间每年的经贸金额巨大,其经贸关系直接影响全球航运业的兴衰。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6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达5785 9亿美元,其中,海运贸易总额为3634亿美元。
    2017-12-01
  • 航运景气度创七年来新高 中国航运业迎来强势复苏

    航运景气度创七年来新高 中国航运业迎来强势复苏

    近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报告指出,中国航运企业景气度创下七年来新高,达到119 94点,处在相对景气区间。
    2018-01-12
  • 全球航运业呈现回暖迹象 中国造船业迎来新气象

    全球航运业呈现回暖迹象 中国造船业迎来新气象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最新报告称,2018年1-5月份,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继续增长,造船完工量降幅收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航运业复苏步伐的加快,船东出现新一轮的造船热潮,越来越多的船厂接到新订单。
    2018-07-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