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对欧出口597亿美元,同比下降6.35%。为了应对出口下滑的局面,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改变自身经营结构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新兴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16+1”合作机制的建立,中东欧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新大陆。波罗的海国际纺织服装展已成功举办25届,今年10月19日~21日将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第26届展会,该展会将助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深耕中东欧市场。
中东欧市场值得挖掘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之一,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成为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其中立陶宛与中国的贸易增长迅速。4月14日~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立陶宛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张德江在会见立陶宛总理斯克韦尔内利斯时表示,当前,中立各领域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去年中立贸易额逆势上扬,反映出中立经贸合作的潜力。
相关资料显示,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立陶宛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与拉脱维亚、俄罗斯、波兰和白俄罗斯接壤,同瑞典和丹麦隔海相望,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立陶宛经济状况发展良好,2016年立陶宛国内生产总值为342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2.3%,人均GDP为1.5万美元。另外,波罗的海三国本身有传统的纺织工业基础,近年来更是成为英国、德国和北欧诸国的服装生产加工国。
据展会主办方负责人透露,西欧主流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和法国仍是欧洲传统经济的主导者。然而,中东欧国家近年发展趋势较好。中东欧国家目前虽仍处于较低的GDP水平,但却拥有着较快的上升趋势,并且这种上升趋势预测可能持续到2030年。
另外,中东欧国家纺织服装贸易增长水平要高于整个欧盟28个成员国的平均水平。资料显示,2010年~2015年,整个欧盟纺织服装产品贸易额的增长率为1.4%,而中东欧国家在此期间拥有远高于这一数字的表现,增长率达到40%左右。其中,立陶宛表现最好,增长率为63.5%,并且还在持续增长。展会主办方负责人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近年来与日俱增,双边贸易正朝着从小到大、由浅入深方向发展。当中国的出口企业不再像以往那样受到西欧国家重视的时候,不如探索和深耕中东欧这一新兴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开拓一条新路。对于有拓展新兴市场强烈意愿的中国出口企业而言,中东欧市场值得关注及挖掘。
有针对性选择参展企业提升“中国制造”知名度
作为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纺织服装展,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办的波罗的海国际纺织服装展(BALTICFASHION&TEXTILE)已经成功举办了25届。在2016年结束的第25届展会上,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424家企业参展,国际展商主要来自乌克兰、拉脱维亚、中国、印度、波兰、葡萄牙、巴基斯坦等国。展会到会观众10700人次,来自24个国家。众多专业观众来自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瑞典、挪威、芬兰、俄罗斯和波兰。
在2016年的展会上,共有76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参加,中纺广告展览有限公司作为大中华区承办单位全程参与了相关组织工作。立陶宛总理、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和立陶宛经济部长出席了展会开幕式。展会专门为中国参展企业进行了前期的买家邀请。3天到会观众2000多人,面料(纯棉、真丝)、家纺、服饰、童装和冬装较受当地买家青睐。
展会主办方负责人谈道,为了给参展企业带来更好的贸易效果,进一步提高北欧等国家专业买家的数量,在上届展会集中在波罗的海三国及波兰等周边邻国进行宣传推广的同时,新一届展会还将宣传推广更多集中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及俄罗斯等国家,以进一步扩大展会的影响范围。另外,针对波罗的海国际纺织服装展到场观众的性质,展会主办方将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参展企业。波罗的海国际纺织服装展同时设有零售摊位,因此有许多普通观众前来现场购买商品。针对这一现象,在新一届展会中,展会主办方将适当选择部分在俄罗斯有仓储,并有意向到东欧国家进行销售的企业参展。
据展会主办方负责人透露,展会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办展水平,同时,展会也将根据当前欧洲市场和买家的需求进行转变,以吸引更多买家到场,并逐步提升“中国制造”在中东欧市场的知名度。(付连英)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