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时节,闽北山区的百合花陆续进入采收期。清晨时分,走进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一处百合花种植基地,阵阵芳香扑鼻而来。大棚内,一株株百合花含苞待放、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着采摘百合花,整个种植基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些采摘下来的百合花,经过分拣、包装,不久后就可通过便捷的物流网络运往全国各地。“今年一共种了50多亩,预计平均每亩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今年是溪后村村民徐行州种植百合花的第12个年头,谈及收成,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溪后村,像徐行州这样的百合种植大户不在少数。“百合花已经成为许多村民奔小康的‘致富花’。”溪后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魏长俊说,目前溪后村百合花种植面积1100亩,每年的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花卉产业的发展也让一些村民获得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家门口就能打零工,活多的时候一天能挣100多元,这样的好事,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话间,溪后村村民薛丽兰熟练地包装好一束百合花。
事非经过不知难。徐行州坦言,前些年,由于不懂技术、没有经验,吃了不少亏。“2013年开始种百合时,我们连保温措施都不知道怎么弄。恰好那年遇到极寒天气,很多花都冻死了,损失了几十万元。”
“延平百合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支持。”延平区花卉协会会长叶盛立介绍,吴敬才、陈文靖等一大批科技特派员从选什么品种、用什么肥料、如何防治病虫害等角度入手,精心指导农户提升种植管理水平。“科技特派员们经常往花地跑,百合种植户们几乎都有他们的电话。”
“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花农遇到的问题,提供针对性帮助。”陈文靖说,经过多年努力,当地农户百合花的种植管理技术得到较大提升,百合花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最近几年,当地积极推广“秋种百合,夏种水稻”的“花稻轮作”模式,把农闲田充分利用起来,既可以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又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提升百合花品质。
总结多年科技服务指导经验,结合当地各区域百合花种植户的实际情况,将百合种植经验丰富的花卉协会会长、8位副会长、29位理事划归网格片区……叶盛立说,2021年以来,延平区加快完善“科技特派员-协会会长-协会理事-种植户”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努力为百合种植户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服务。
目前,延平区百合种植面积达8500亩,年产百合鲜切花8000余万枝,产值超过5亿元,已成为全国六大百合鲜切花主产区之一。建设百合物流交易中心,重点攻关高山种球繁育项目……延平区发改科技局副局长吴晨炜说,未来,当地将继续坚持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和优势,加快推动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致富。(记者 张华迎)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