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日前举行的2017中国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论坛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认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改变中国制造的质量形象,而工业强基、优质制造是必须迈过的两道坎。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指出,扩大优质质量供给,中国制造行销全球,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一些产品和质量正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也要看到,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和提升,我国的供给体系还不能有效满足消费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求,许多产品还处于全球的中低端,必须坚持标准引领和创新驱动,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增强制造业质量优势。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认为,质量变革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立足点的变革,着力点就是对质量政策支持点的变革乃至质量控制方法、控制工具方面的变革,现在引入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就是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的一个很大的变革,来加速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支树平表示,现在国际上在贸易领域里的竞争很大程度是技术壁垒、技术贸易措施的竞争,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出台各种各样的技术性措施来设置门槛。五年来,我国累计向WTO通报了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2600多项,评议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5400多项,对其中500多项进行重点评议和跟踪交涉,倒逼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面对国际上日趋激烈的质量竞争,感到差距很大,压力很大,责任很大,必须着力研究质量优势这个重大命题,突出强调质量优势。究竟什么是质量优势,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维度破题,来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特别是质量的需要。
发展品牌经济是必然选择
路甬祥强调,放眼世界,美国制造、德国制造等品牌代表着世界上最高制造水平,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创造更强更多有全球影响的品牌、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推进中国制造迈向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制造企业转化为价值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顺应经济新常态、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全球著名品牌所占比例不到3%,却拥有世界上40%以上的市场份额。英国评估机构公布的2017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的榜单,中国有55家企业上榜,其中16个跻身于100强,但是以金融、电信、互联网、房地产企业为主,工业品牌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的空间。
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纲介绍,2016年世界品牌价值评价实验室发布了全球最佳品牌100强中,美国高居榜首,多达52家企业。其中,每万亿美元GDP拥有全球500强个数,美国10.36,中国仅仅3.55,特别是制造业比重更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符国群说,2010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201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相关数据表明,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我国位居产销第一的超过220种。2017年福布斯发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国占了115家。毫无疑问,我国是全球的制造和贸易大国,但是很显然还是一个品牌小国和弱国。2017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榜单中,我国只有两个入围,一个是华为,一个是联想,华为排在第70名,联想排在100名。
推动中国制造质量迈上新台阶
路甬祥要求,我国要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并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质量标准,推动中国制造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前沿研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实体经济中国制造深度的融合。在中高端消费、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发展动能。要发展企业的主体作用,抓住产品品种、质量、品牌等关键要素,攻坚克难,加快中国制造从低成本优势向高质量、高适用性优势转变。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质量品牌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扎扎实实提升品牌水平和自信,形成消费者理性的品牌选择,在企业界乃至全社会形成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要以创新驱动战略为支点,以提升品质为根本,不断提升中国品牌价值。在提升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设计和集成创新能力,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树立中国独特的工业品牌战略定位,引领和适应新时代、新特点,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顺应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要在支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快推进“中国制造”品牌走向世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符国群认为,品牌的基础就是质量,做品牌主要靠企业内部,但不完全是企业界定的质量,而是消费者和用户认可的质量,因此企业做品牌一定要创新和文化双轮驱动。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通过调研发现,我国一大批民营的专、精、特小巨人企业有三大特点: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强。二是质量优、品牌价值大。三是两化融合水平高。这些民营企业成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一条重要的路径,并且以培育专、精、特小巨人企业为抓手,以提高质量效益、创知名品牌为目标,以推行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要手段。(记者 孟凡君)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