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应重塑城乡关系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28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重塑城乡关系是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后,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由效率低的地区向效率高的地区流通。特别是随着农民工进城,解放了大量生产力,释放了大量发展空间,活跃了大量资本,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化进程,加快了经济发展。但是,农村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组织松散化、村庄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


  广大农民群众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优秀文化,有着十分迫切的愿望。如何改变资源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现状,实现城乡双向均衡流动?关键是要给乡村赋能。农村有着城市不具备的丰富功能,通过要素的相互流通,完全可以弥补城市的不足。比如,生态宜居、创业成本低等优势。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为新一代年轻人在城乡之间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必须重新审视、拓展农业农村功能,丰富农业业态,让农村不仅成为居住的空间,更要成为创业的空间;不只是居住的地方,更是旅游和服务的地方。


  城乡关系的定位和梳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也是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精心打造城区,让城区拥有良好的空间、高品质的环境、完备的功能。要以区划调整为契机,重新审视和规划城区发展,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才能有力带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在空间布局方面,要有全域性规划意识,立足每个乡镇实际,科学确定发展路子,让各乡镇错位发展,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释放发展潜能。在基础设施方面,要着力打通城区与所有乡村的路网,对条件差的,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升级;对标准低的,进行改造;对没有路网或原来路网配置不科学的,要打通路网,大力度、全方位构建城乡一体化路网。


  重塑城乡关系,也要正确认识农村短板。当前,农村的短板主要有两个,一是精准脱贫,二是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是治理好农村环境,建设好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因此,要以精准脱贫为前提,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作者:赵洪山,系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委书记)


  原标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应重塑城乡关系


  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实现乡村振兴 应注入强大的内生文化动能

    实现乡村振兴 应注入强大的内生文化动能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包括村民思想观念、道德风尚、知识素养、精神品格,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和乡风文明水准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改变农民思想观念,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018-03-15
  • 全国人大代表徐文光:乡村振兴要协调经济和生态关系

    “坚守生态底线,以最高的标准优化人居环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认为,乡村振兴的要义是,让每一个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好地方,实现乡村整体美,家门口都有最好的风景。
    2018-03-21
  • 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专家建言守住原生态和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专家建言守住原生态和传统工艺

    “保护生态文明是水乡保护的重中之重,将鱼米之乡生活活态展示,有助于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水乡文化,提高当地居民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推动遗产保护可持续性的动力。”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阿马雷斯瓦尔·加拉表示。
    2018-03-26
  • 浙江打造新一批非遗新“空间” 助推乡村振兴

    23日,记者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了解到,浙江将整合利用非遗资源,打造新一批集文化、体验、产业为一体的“非遗空间”,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2018-03-26

热点视频

7月物价温和上涨 市场供求持续改善 7月物价温和上涨 市场供求持续改善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