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正步入产业化时代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30





  日前,在山东日照举行的首届金贝壳国际纪录片周上,纪录片周发起方齐鲁影业称,将联合多家投资机构发起5000万元的纪录片投资基金。这一消息的发布,再次引发了业界对纪录片产业发展和商业价值的新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产纪录片爆款频出,涌现出了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纪录片日渐升高的地位,也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那么,纪录片应该如何开拓内容价值和产业空间?


  以工匠精神创作时代精品


  国内首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纪录片专项投资基金,将给纪录片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商业化运作的专项投资基金,将有利于纪录片优秀项目与资本市场无缝对接,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力量,促进纪录片产业的市场化。”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资金短缺的“痛点”有了寻求的方向和目标,纪录片人将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创作,精品越多,传播效果越好,也更有机会受到资本的喜爱。“在源头上,纪录片人还是要以工匠精神为观众创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


  其实,近几年在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整个纪录片行业和产业在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纪录片作品。纪录片创作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尤其在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上不断创新。


  比如主旋律题材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了让国内外观众更好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对现在全球经济生活的影响,两年的时间里,摄制组去了20个国家,拍摄了近60位生活、奋斗在海事一线的普通人,用他们的故事展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融合、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海上贸易和人文交流大通道,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再有近期刚刚收官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开创了一种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方式——每集5分钟讲述一件文物,利用年轻人贴近网络、贴近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在内容、技术、理念上进行了更新。同时,在技术上通过微距镜头表现出文物的细节和质感,并采用动画、三维扫描、高精度扫描以及多光谱扫描等技术;在新媒体端,打造“耳机影院”的概念,观众可以听到立体环绕的声音效果;叙事上,以“超级连接,超越想象”为主题,更加贴近年轻人的表达,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纪录片的刻板印象,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挖掘纪录片产业价值


  近年来,国产纪录片的热度不断提升,边界不断扩大,产生了很多新的作品、新的类型、新的空间。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面对日益年轻化的受众群体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纪录片应通过何种路径,开拓新思维、新样态与新模式?在传统创作模式之外,越来越多的团队在挖掘纪录片内容的产业价值。


  “谈纪录片,我们过去更多谈文化,谈美学,这是纪录片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没有产业的文化不能持久,没有产业的美学无法持续。”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说道。


  同样,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干超看来,纪录片应该兑现商业价值。在挖掘纪录片的产业价值,并成功运作方面,上海纪实频道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纪录片商业化运作的特色之路。


  2015年,上海广播电视台成立了专注精品纪录片制作和运营的公司——云集将来。其在2015年成立当年,营业收入为4337万元,利润223万元;2016年,收入达到7794万元,利润831万元;2017年,云集将来收入突破1亿元,利润2000万元。2017年下半年,经专业国资评估、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组织进行专家评审,确定云集将来市场价值为6.25亿元,市盈率为25倍。


  “一系列数据表明,云集将来不仅打破以往对于纪录片沉闷缓慢、陈旧老态的印象,也打破了纪录片难以持续经营的观念。”在张延利看来,云集将来纪录片产业化的成功运作,给纪录片行业带来了可借鉴经验。


  在传播平台上,包括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以及直播平台等纷纷布局纪录片,腾讯视频纪录片中心和优酷纪实中心的成立也在助推纪录片实现了全网覆盖、精准传播。平台力量之外,云集将来、三多堂、北京伯璟等制作机构也通过多渠道和品牌合作不断拓展纪录片的产业空间。


  在跨界中谋发展


  这几年,纪录片跨界风起云涌。纪录片的纪实拍摄手法和运作模式已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新闻、真人秀、综艺节目、访谈节目、专题节目等等。《航拍中国》是纪录片+航拍工业片的跨界;《茶界中国》是纪录片+众筹模式的跨界;《奔跑吧兄弟》是真人秀+纪录片的跨界……无疑,通过跨界,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得纪录片的商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如何突破纪录片的盈利瓶颈,一直是业界探讨的问题。随着纪录片行业获得越来越多关注,行业投资和盈利模式也越发多元化。当前在业界看来,纪录片的价值不一定是片子产生商业回报,而是它的延伸产生的商业回报。


  在纪录片行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纪录片节展和交流活动等在文化和产业间的桥梁作用也日益凸显,跨界理念生根落地,为纪录片展映、交流、发展提供了开放、包容的平台。


  比如前边提到的首届金贝壳国际纪录片周,它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通过搭建纪录片展映交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平台,将日照建设成为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活动上,中国微纪录创作基地和日照世界影旅小镇揭牌启动。


  此外,还有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的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以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等等,都开始专注纪录片产业链条中的前采、版权、音乐等具体环节的解决方案,为纪录片行业提供宝贵经验与模块化的产业支持。“纪录片走向大产业时代的路上,跨界融合并非简单的平台融合,更是思想的融合,纪录片行业节展为纪录片跨界提供了高效、快速、便捷的专业支持。”张延利说道。(张雪娇)


  原标题:纪录片正步入产业化时代


  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融媒体情境下的新纪录片:被严重低估的产业

    前几年,《喜马拉雅天梯》《我们诞生在中国》《生门》《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若干中国纪录电影进入院线。虽然,电视和新媒体纪录片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仍被专家评判为一个被中国市场严重低估的产业。
    2018-04-12
  • 市场破冰见暖 中国纪录片“院线时代”到来了吗?

    “作为一匹市场黑马,《二十二》取得全球纪录片票房冠军,这说明中国纪录片院线时代已然来临,中国电影市场拥有足够空间接纳纪录片。”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指出,2017年,国产纪录...
    2018-04-24
  • 中国纪录片整体欣欣向荣 巨大市场潜力逐渐显现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举行了“纪录片的边界、类型与产能、产值”论坛,同时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而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举行了“国际视域下中国纪录片产业与传播论坛2018”,并发布了...
    2018-05-03
  • 纪录片“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纪录片成规模“出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丝绸之路》《话说长江》《望长城》等中日合拍纪录片开启了中国主流媒体与国际知名媒体的合作。然而,一段时间里,中国大多扮演纪录片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在国际合作中处于被动局面。
    2018-06-14

热点视频

7月物价温和上涨 市场供求持续改善 7月物价温和上涨 市场供求持续改善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