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29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2018年下半年如何确保经济稳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财政政策的作用备受瞩目。


  28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下一步,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


  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财政重点工作之一。刘昆说,财政政策将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他透露,要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和投资运营,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持续为企业减负,优化营商环境。


  同时,还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支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将是财政政策的发力重点。


  刘昆说,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完善财政科技资源配置机制;继续支持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体系和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加快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范围,支持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中西部地区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继续开展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


  刘昆指出,下一步还将推进落实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等重要改革举措。同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持标本兼治,依法依规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反映了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显示,1至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791.35亿元,同比增长10%。


  刘昆介绍,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降低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出台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提高企业设备器具扣除标准、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等减税措施,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一系列举措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


  数据显示,前七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536.5亿元,增长7.3%。财政支出不断增加,重点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如1至7月全国财政专项扶贫支出2244.52亿元,增长38.9%;财政污染防治支出967.53亿元,增长16.5%;财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支出分别为14765.45亿元、1418.24亿元,增长7.6%、6.6%。


  刘昆表示,虽然未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面临诸多挑战,但财政部门将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推动财政改革发展持续取得新进展,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作出更多贡献。(记者胡璐、韩洁)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减税降费、地方政府债务等热点回应关切。
    2017-07-30
  • 2018年我国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2018年我国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我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2017-12-21
  • 明年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

    明年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明年我国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与此同时,着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加快财税制度改革,抓紧制定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总体方案,深化税制改革。
    2017-12-29
  • 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现 推动宏观调控更加精准

    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现 推动宏观调控更加精准

    2017年,我国打出更加精准有力的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适度扩大支出规模等措施,推动宏观调控更加精准。
    2017-12-2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