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中美合拍片《巨齿鲨》在中国内地和美国同步上映。上映短短三天,中国内地票房已经突破3亿,超过以往许多中美合拍片的成绩。而其在北美提前场的票房表现也比同为中美合拍片的《长城》高出三倍多,并远超近年的“鲨鱼”题材代表作《鲨滩》和《鲨海》。根据数据推算,《巨齿鲨》北美首周末票房有望冲击4000万美元,这比开画前的业内预期高出近一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合拍片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被观众诟病,甚至一度成为“烂片”的代名词。如今,“墙内”“墙外”均飘香的《巨齿鲨》,是否可以算中美合拍片的正确打开模式?
来自好莱坞的这头鲨,直奔中国
《巨齿鲨》由执导过《国家宝藏》的著名导演乔·德特杜巴执导,好莱坞巨星杰森·斯坦森和中国知名演员李冰冰主演。影片根据美国作家史蒂夫·艾伦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史前巨兽巨齿鲨意外逃离深海重现人间大开杀戒,为了化解这场浩劫,美国海军陆战队前深海潜水专家乔纳斯·泰勒联手中国女科学家张苏茵,与巨齿鲨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高达1.5亿美金的投资成本、好莱坞顶级创制阵容、再加上“打怪兽”的故事内核,可以说,这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但值得一提的是,和以往中国演员在好莱坞影片中基本打酱油不同的是,这是一部中外“合作”较成功的作品。美国影评人考特妮·霍华德指出,此前不少合拍片为了追求好莱坞演员和中国演员同台,剧情安排得很牵强,但《巨齿鲨》则比较自然,呈现了不同国家科学家的合作,故事背景符合情理。
不止故事背景较符合情理,《巨齿鲨》中,包括上海东方明珠、海南三亚海滩等中国城市景观的呈现,也并不违和,甚至那只巨齿鲨喜欢中国食物的细节,也成为让人会心一笑的中国元素。而导演德特杜巴对中国元素的呈现,并没有停留城市景观或食物等表面标签上,他也试图在剧情中展现更多“隐形”的中国元素。影片中,杰森扮演的泰勒问李冰冰扮演的张苏茵,她的父亲在她准备出发执行危险任务时,对她小声说了什么。苏茵回答:“他只是让我小心。中国人是不会直白地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据称,这个中美文化差异的小细节,是张苏茵父亲的扮演者赵文瑄告诉德特杜巴的。
有观众直言,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中美合拍片的进步,导演将中西方的一些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能看得出来是做足了功夫的,也希望更多观众能看到合拍片的进步。
合拍,大势所趋
中外合拍片历史悠久,第一部合拍片是1958年的儿童电影《风筝》,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艺术制片公司合拍。近几年,随着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电影更渴望“走出去”,而越来越多的国际电影人也希望“走进来”。在此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合拍片如《长城》《功夫熊猫3》《摩天营救》等不断涌现。
另一方面,由于电影合拍片票房分账视同于国产片票房分账,且不占引进片的配额数量,这也成了激励合拍片数量增长的政策“红利”。数据显示,中外合拍片在内地电影市场的比重逐年增加,立项数、过审数、票房占比数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统计,2016年,获准立项的合拍片达96部,创历年合拍片立项数量新高。2017年,中印合拍的《功夫瑜伽》及中美合拍的《金刚:骷髅岛》票房均突破了10亿大关。进入2018年,根据目前内地的票房数据显示,合拍片占据了中国票房的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票房最好的前三名,《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都是合拍电影。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经与美国、韩国、印度、新加坡、比利时、法国等20个政府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今年5月,中日两国政府也签署了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预计这一数量未来还将会进一步上涨。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高层圆桌峰会上,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直言,应该进一步扩大合拍片比例,“欧洲不少国家的合拍电影占比超过20%,中国的合拍电影占比不到10%,只有百分之几。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他看来,合拍的原因是可以吸纳人才,“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在成长,未来更要提高我们的电影的制作能力和水平,做更多的好电影。通过合拍片的合作,可以和更多的国外优秀人才和团队合作,相互学习。此外,这种合作也可以帮助中国电影走出去。”
合拍,需要真正的内容合作
合拍,并非简单的“挂名”合作。事实上,合拍片的门槛也并不低。以中美合拍片为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双方共同投资联合制作;第二,影片内容中需有中国元素;第三,主创团队主要人员要有中国团队的人员,主要演员中至少有一位中国人。
这样的要求,在形式上杜绝了中国演员在中美合拍片中“打酱油”的尴尬,但并不能真正在内容上有效“输出”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业内人士认为,比起此前的《钢铁侠3》《变形金刚4》中典型的“中国元素+好莱坞制造”,近年内上映的《功夫熊猫3》《长城》虽在如何将中国元素、中国故事融入全球大片上有所突破,但仍然没有脱离西方英雄主义的故事内核。
事实上,合拍片合作的难点,并非资金、演员或者某特定元素。跨国文化的差异、剧本、拍摄方式、沟通等,都是横亘在两个团队之间的巨大障碍,在这种差异之下,很容易导致合拍片照搬他国观影习惯和审美范式,再加入几个特定元素,出现不伦不类的情况,也导致了许多中外合拍片的“水土不服”。2016年十大亏损影片排行榜中,中美合拍片占了3部。其中,《摇滚藏獒》以预估净亏损4亿排行榜首,《勇士之门》亏损达3亿多,就连跻身2016年内地票房前20的合拍片《长城》也处于亏损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受合拍片政策红利的激励,更多的中美合拍片沦为资本层面的合作,直奔市场收益而去。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表示:“为了以合拍片身份进入中国市场,不少影片都想方设法地填入中国元素,如在中国城市取景、起用中国流量明星充当配角等,但这些都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策略,并不是因为某个角色只能由某个明星演绎,更多是出于商业层面的考量。”
比照这些,最新上映的这部《巨齿鲨》,确实实现了一定的突破,但中美合拍片未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李君娜)
原标题:《巨齿鲨》是中美合拍片的正确打开模式吗?
转自:上海观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