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公园引来游客、绿色农业项目融入乡村……近年来,踏入发展快车道的西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实习生 江子晴 摄)
沿着从化鳌头镇驱车前往西塘村,沿路尽是五彩斑斓的鲜花和形象各异的稻草人,生动而又美丽,空气中充盈着花草的清香,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一般。稻草公园引来游客、民宿正在建起、绿色农业项目融入乡村……刚刚办完跨年的稻草节系列活动,踏入发展快车道的西塘村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塘村位于广州从化区西部,紧邻明珠工业园,多见清澈的水塘和位于城之西侧,西塘村因此得名。西塘村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共有8个经济联社约1200人。昔日的西塘,基层党组织软弱散涣、经济社会发展乏力、治安案件频发,2012年甚至被确定为重点整治的“问题村”“后进村”。今天的西塘,经过一年多的童话小镇建设,已经悄然蝶变为文明村、示范村。
从“问题村”到示范村,这条广州北部的乡村究竟经历了什么?近两周来,记者深入广州北部的田间地头、乡村民宿和农业企业,试图探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西塘村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释放生态吸引力
定位童话小镇 吸引“凤凰”来栖
在西塘村的龟博园里,经过两年的养殖,老板陈雄昆迎来了第一批收成。“去年龟博园产值将近300万元,今年是项目的第三年,产出将会更多。”陈雄昆养殖的中华草龟具有食用价值高、养殖难度低等特点,能在乡村迅速推广、复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陈雄昆早在2015年便来到西塘村,算是投资当地的第一批客商。“有山有水,又有连片的稻田,几乎没有污染,特别是还有两处天然水塘适合草龟生长繁殖。”3年前,对西塘村的第一印象触动了陈雄昆,并决心投入资金建立龟博园;3年后,乡村发展的新气象又让他坚定追加投资、扎根西塘的信心。
2016年,对接广州特色小镇发展战略,从化区根据西塘村的自然禀赋,重新定位把西塘村打造成为童话小镇,为这条“问题村”闯出振兴发展的新路径。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西塘童话小镇规划突出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休闲文旅、童话创意为特色,以西塘村为原点,联动鹿田村及横坑村,构筑“农研文旅”融合的特色小镇。
结合东部明珠工业园、中部生活配套区以及西部西塘村空间布局,西塘童话小镇形成“产城村”资源联动,打通生态、生活、生产三种形态。“与山区村不同的是,西塘更靠近城市、交通便利,不仅面向珠三角游客,还立足于辐射工业园,具有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这赋予了乡村更大的生命力。”该负责人分析道。
稻草节是童话小镇发展中衍生的重要活动。这个原本是当地学校的乡村美术教学实践活动逐渐升级成为具有全市乃至珠三角影响力的品牌,两届稻草节共吸引客流达数十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达500万元以上。
稻草节品牌的打造和乡村能级的提升,为西塘承载企业和项目提供更大的空间。据统计,目前,西塘童话小镇已经吸引了农耕田缘、田缘花舍、龟博园、白云苗圃、大富贵果业、羊城之旅等34家环境友好型企业进驻和一批科技人才落户,完成投资约1.7亿元,年产值达3600万元。
“童话小镇建设以来,共实施了61个项目建设,实际投入3000多万元。”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政府的投入不多,但项目进展非常迅速,关键在于市场的力量。
据了解,农耕田缘、田缘花舍、龟博园、白云苗圃、大富贵果业的总投入就超过了1亿元,龟博园单个企业投资就累计达到6000万元。“龟博园要扩大规模,不仅是养殖,还要形成科普基地和观光体验。”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的陈雄昆信心满满。
增强“造血”功能
“企业+农户” 注入发展新动力
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产业动能尤为关键。
在引进一批绿色企业后,碧桂园集团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万企帮万村”也进驻西塘,村委会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全国知名动漫企业奥飞娱乐等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对小镇进行规划建设提升,以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发展童话小镇,增强“造血功能”。
“在完成产业的初步集聚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建立起企业与农户的联系模式,让企业的资源更深、更广地融合到乡村经济发展中。”西塘村支书陈海涛表示。
农耕田缘累计投资了1500万元,先后购置生产和冷库设备,建起温室大棚。联合创始人王海宝除了兼副总经理外,还是这个项目的科学带头人,他通过种植花卉的经验探索出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新方法,并形成了蔬菜网上营销配送新模式。
“我们是以耕种土地的概念来种植蔬菜,以五无即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无转基因、无激素来生产有机蔬菜,土地越种越肥。”他告诉记者,通过5年探索,农耕田缘是目前市场上种菜不用任何农药的企业之一,同时借助互联网发展会员,以会员制形式销售菜园产品,从田间直接送到家里。目前共有将近1000名会员,遍布广深等珠三角城市。
目前,农耕田缘每年为村里增加收入100多万元,日最高用工达到百余人,平均日用工50人,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村民本地务工。与此同时,种植新模式附加值高的特点获得村民的认同,一些村民开始参与到农耕田缘的合作中。
“今年,我们不仅仅是聘请员工,还要释放产能,发展农民成为合伙人。”王海宝说,他们拿出100亩土地种植优质无公害水稻,分成若干份通过网上众筹预售。消费者成稻田的“主人”,周末可以前来体验耕作,村民在企业的技术指导下负责日常打理,收成后大米将快递到消费者的家。这种模式下,村民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友生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翠玲被称为“玫瑰夫人”,这位农民企业家把目光同样投向了西塘。熟悉农业技术的她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了城郊街道西和及周边农村600多名村民种植花卉,脱贫致富。而今,她希望把成功的经验复制到西塘村,并以大富贵果业为起点联系农户,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龟博园的陈雄昆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养殖草龟成本低,一般两年可收成,企业派发龟苗让农户养殖,两年后企业向农户收购,平均每只草龟农户可获利润30元,如果养殖2000只,平均每年能增加3万元收入。“这对于企业和农户而言,一举两得。”陈雄昆说。
“企业+农户”模式,在壮大企业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千家万户发展。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适应乡村发展新要求,推动“企业+农户”新模式,将有效整合农村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村民收入倍增
党建引领乡村走向经济繁荣
村民陈焕强早年便离开了西塘村,到从化中心城区打工,凭借一手厨艺在酒楼里立住脚跟。去年底的稻草节吸引了来自珠三角的游客,庞大的人流和商流让他嗅到了商业机会。
“游客这么多,服务也空间很大”。在各类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陈焕强回到西塘村,投资了10万元重新装修旧房子,办起了特色农家乐,日子越来越红火。“以前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现在每月账面流水5、6万元,净收入是以前的两三倍。”陈焕强告诉记者,业务忙碌时,作为“掌柜”的他还聘用村中富余劳动力作帮工,带动其他村民分享发展的红利。
据统计,2015年小镇启动建设前,西塘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万元,通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2017年已达1.6万元(比2015年增长60%),预计小镇建成后可达2.5万元(比2015年增长150%)。
在乡村经济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党建的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基层党组织通过带领村民提高就业技能、拓宽收入渠道、参与项目建设,实现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同发展。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西塘村建立了一支敢想敢干、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派驻第一书记,任用乡贤陈海涛为带头人,夯实根基。同时推行党建联盟,成立临时党支部,让企业党员、创客党员参与其中,为乡村发展“借智”“借脑”。
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和管理,并通过民主法治议事大厅热议表决。今年以来,西塘村通过议事大厅议事10次,表决小镇建设项目、村规民约等16个事项,大大加快了项目进度,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现在西塘村形成了三大增收渠道:首先是入驻企业每年约为乡村带来218万元租金收入以及超过2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带动500人在家门口就业;其次是村里成立股份公司,与企业达成合作,村民获得分红。此外,通过农产品销售及开办农家乐、民宿,村民又有了经营性收入。
“让每一位村民享受到乡村发展的红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在从化区有关负责人看来,乡村振兴涵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方面,而这五大方面也恰恰是当前农村振兴亟须弥补的短板。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措施,西塘村已经初步摆脱贫困,为农村社会治理奠定了物质基础。下一步,西塘村将在五大方面协同发展,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前进。(朱伟良)
原标题:产业驱动:“问题村”蝶变背后的动力源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