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娱乐产业流行“拿来主义”,不仅仅是节目流程、规则,整体的舞美、音响、后期制作,甚至选手和观众在镜头前的每一个表情,都能找到一模一样的“母本”。其中有一些,的确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国外原版节目成熟模式的结果;但还有一些,就真的是“山寨”了。此外,“扎堆”表现为一个题材火了之后,迅速就会跟上一批同质化内容,直到让这个题材彻底坏掉,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
综艺节目市场“病”得不轻,原因何在?一来,“惰性”使然。真正原创一个模式,涉及大量的用户调研,最终怎样布局节目结构,也是需要反复推敲的,而且,在消耗了很长时间和人力财力后,还不一定成功。与之相比,“买买买”“抄抄抄”简直是一条多快好省的“捷径”。站在这条“捷径”面前,我们的创新能力自然有了“惰性”;二来,压力驱使。综艺节目制作投资巨大,又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制作受制于招商、招商决定着内容方向,市场环境与内容创作之间存在偏差。广告商更是不愿意冒险,把大笔投资砸在结果不明的新节目上……重重压力之下,主动或被动地“拿来”“模仿”便成了制作团队最安全的选择。
不过,即便再安全,这也不是正确的道路。要治“抄袭”“扎堆”的伤,还得用“原创”“创新”的药。观众对新节目的渴望其实一直都在,新颖的角度、优良的制作,一定能带来“有人气”的结果。相关从业者需要更加冷静,除了竞争头部内容之外,也要在腰部内容和细分题材方面下功夫,拿出真正契合百姓生活、向观众传递正能量、让观众有所体悟的原创内容,促使综艺节目从单纯搞笑好看向好看好用的方向转变。所以,做综艺节目不能总重复自己,必须不断创新,根据观众喜好有所调整,只有“反套路”给节目保鲜,才能争取到市场份额。
总之,做好原创节目和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跃升新高度,都考验着综艺节目从业者的智慧和骨气,也都需要一定的大环境来生长,建成这个环境需要勇气和时间。那么在此之前,不妨踏踏实实做好该做的事。毕竟,所谓爆款,实际上是在高标准的价值观与时尚化的潮流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对创作者而言,一生恐怕只有一个爆款,其他时间都是在为这个爆款做准备。(王堇)
原标题:“抄袭”和“扎堆”是硬伤
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