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多展现本土风格的儿童剧经典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21





  第十一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于7月15日在北京开幕,本届戏剧节共汇聚了中外25家儿童戏剧团体的45台展演剧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报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的《大栓的小尾巴》等经典儿童剧参加展演。与此同时,正值儿童剧演出传统旺季的暑期,国内的各大剧场每周亦有多台不同类型的儿童剧正在上演。

  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分支,儿童剧以剧情浅显易懂、气氛活泼、互动性强、教育性强等特色备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如何给孩子们创演更多优秀儿童剧?如何通过儿童戏剧节的集中展演剧目获取优秀儿童剧创演经验,从而找到儿童剧未来创演方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戏剧领域专家。他们认为,儿童剧是孩子们接触外界的一个重要媒介,由于这群特殊观众年龄小、辨别力弱,儿童剧无论是立意、剧本创作,还是角色塑造、舞台设计以及演出环节,都需细细打磨,从而给孩子们以正向影响与引导。专家们也建议,多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中寻找素材,打造更多展现本土风格的儿童剧经典。

  好剧可以引导孩子 进行一次“心灵上的长征”

  儿童剧,顾名思义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话剧、舞剧、歌舞剧以及童话剧等不同类型剧种的统称。根据现在儿童剧的受众看,进入剧场观看儿童剧的观众多为学龄前儿童或者是小学生,年龄在14岁以下。孩子的文化需求就相当于全家的文化需求。带孩子看一场儿童剧,成为许多家长的选择,并且孩子看剧要有家长陪着,少则一位,多则全家出动,因此,在当下的戏剧演出市场,儿童剧成为一个十分火热的演出现象。

  对此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表示,2011年至今,中国儿童戏剧节已举办了11届,而这十多年也正是儿童剧演出市场不断扩大的时期。从儿童剧演出类型看,话剧、舞剧、歌舞剧、木偶剧等可谓花繁叶茂。儿童剧演出市场,观剧人次、演出场次和票房等数字也不断攀高。据疫情之前的数据可看出这种趋势,如,2018年儿童剧观剧人次为652.9万,2019年为680万;2018年演出场次为1.65万场,2019年约为2万场;2018年票房为5.72亿元,2019年约为10亿元。

  儿童剧演出市场的前景广阔,但也出现了不少让人忧虑的问题。宋宝珍说,由于儿童剧演出市场火热,一些草台剧团、演出公司纷纷进入儿童剧演出市场。通过绚丽的舞台、吸引眼球的装扮、夸张的表演,虽能让孩子们喜欢,但这样的演出并不符合儿童剧演出引导孩子向善向美的初衷,粗制滥造的剧本与演出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

  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二级编剧刘雪说,儿童剧的剧本创作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剧团为追求市场效益,压缩制作成本,轻视儿童剧编剧,甚至一些儿童剧根本没有编剧,情节和故事是导演或是演员随便“攒”出来的,根本未思考过要演出的内容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说,在儿童剧业内有这样一句话“儿童剧不是儿戏”。这句话既点出了儿童剧的重要性,又揭示了儿童剧的创作并不是像“儿戏”那么简单,一部好的儿童剧要有思想内涵,有教育引导意义,既让儿童喜欢,又要兼顾成人的欣赏要求。

  目前,国家对于儿童剧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近期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推出的儿童剧《听说过没见过》就是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作为一部精心创作的儿童剧,既具观赏性、艺术性又具有教育性,观看过此剧的专家一致认为,好剧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次“心灵上的长征”。

  重新创排后仍大受欢迎 经典儿童剧是可以流传的

  我国儿童剧的起源要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萌芽自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等,20世纪50年代后,国内相继成立了儿童剧院团。1960年7月,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成立,成为我国第三个专业儿童艺术院团。

  佟春光说,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的经典儿童剧非常多,著名的有《小红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栓的小尾巴》《人参娃娃》等,题材丰富,反响强烈。今年的中国儿童戏剧节期间,《大栓的小尾巴》赴北京展演。

  在中国儿童剧的历史上,红色历史题材儿童剧作品曾影响了几代人。宋宝珍说,儿童剧可以分为红色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童话寓言题材、名著改编题材几个类型。每种题材都有很多经典作品,一些经典剧目虽然创演时间较长,但历久弥新;很多经典剧目经过重新创排后仍大受欢迎,从中可以看到,经典儿童剧是可以流传的。

  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原创的《大栓的小尾巴》就是这样一部经典儿童剧,该剧根据寓言故事改编,于1989年首演,几十年来多次重新排演,演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每次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

  当下,全国各地院团也开始复排经典剧目,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复排的《马兰花》《报童》等,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复排的《大栓的小尾巴》等。

  谈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复排的儿童剧《马兰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认为,《马兰花》之所以家喻户晓、让几代观众记忆犹新,外部因素是舞台艺术片的巨大传播力;内在因素则是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品质。“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马兰花》中的台词成了几代中国人终生难忘的儿歌,在每个小观众心中种下勤劳和善良的种子。

  中国儿童剧发展史上曾创编了许多经典作品,塑造了很多美好形象,这些作品蕴含的中国味道,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儿童剧未来发展的方向还是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于中华文化土壤中寻找优秀元素,创作符合儿童心理,反映真善美的经典作品,让孩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立足本土文化 创作更多具有中国韵味的儿童剧

  “唐僧骑马咚哩格咚,后面跟着孙悟空……”近日上演的沈阳京剧院排演的儿童剧《三打白骨精》是在传统京剧基础上改编的。《三打白骨精》属于京剧版儿童剧,是为儿童观众专门定制的,简化了唱词,对白风格充满童趣。在演出现场,小观众还可以走上舞台参与惩治懒惰又可爱的猪八戒的互动环节。

  沈阳京剧院的儿童剧《三打白骨精》改编自经典名著,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取材于同一个故事。佟春光认为,儿童剧的创作需要多从我们的经典中寻找素材。除了取材经典,《人参娃娃》《大栓的小尾巴》等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题材也是创作方向。儿童剧就是要探索如何创作立足本土文化、展现地域文化风格的优秀作品。

  作为一部经典儿童剧,《大栓的小尾巴》是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根据我国寓言故事改编创作的。为呈现本土文化元素和地域文化风格,该剧编剧将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在冬天的东北,小观众走进剧场就会被白雪皑皑的舞台设计所吸引。赶集是东北乡村的民俗,在大集上,大栓和二栓让小观众们了解到东北的民间文化,“冰糖葫芦”“剪纸”“房檐下倒挂的玉米”等元素的设计,不但将家长们带入童年回忆中,而且让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感受到浓郁的民俗风情。这些标志性的东北文化元素生动地展现在剧中,是对地域文化最好的展示和传承。

  随着时代发展,儿童剧的演出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宋宝珍说,当下的儿童剧发展变化速度很快,从表现方法上,新式投影技术、高清荧屏、VR技术的应用、全新的声光技术等都逐渐出现在舞台上,这些高新科技手段应用于儿童剧演出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新奇的,孩子们天性活泼,想象力丰富,在观剧过程中接触到各种科技元素,对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都会发挥重要影响。好剧本是儿童剧的根本,多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中寻找素材,才能创作出富含中国韵味的经典。


  转自:辽宁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