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田玉龙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在4月份下滑至负2.9%后,5月份转为正增长0.7%,6月份加快回升至3.9%,走出了一个V字形态势。
“6月份制造业PMI在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新回到荣枯线的上方,非常不容易。应该说,工业经济的企稳回升、呈现恢复增长态势是非常明显的,也充分发挥了宏观经济的‘压舱石’作用。”田玉龙强调,我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企业活力和发展实力。“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应对各种艰难挑战,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的总体局面。下一步,工信部将把提振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微观层面,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调研采访发现,不少工业制造业企业在消费、外贸等方面表现突出。
工业出口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来看,二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8%,比2021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信号。”田玉龙说。
从投资贡献来看,二季度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4%,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新基建项目加快建设是上半年投资稳增长的一个亮点。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达1894亿元,同比增长24.6%,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高18.5个百分点,为疫情下通信制造业、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业等创造更多新增量。
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河湟新区的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建设现场,数百名工人正在加紧赶工。中国电信青海公司网络发展部副主任赵金胜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他们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0千伏外市电引入工程。“这路电是从海东供电局三公里以外的变电站铺设电缆到园区内,我们最短时间内完成设备调试安装,现已通电。”
消费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表示,我国大部分消费品行业市场化程度高,进入国际市场早,生存能力强,上半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体现出较强发展韧性。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表现尤其突出,产销规模再创新高。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达21.6%。田玉龙透露,工信部正同相关部门加紧研究是否延续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问题,将尽快出台有关结果。
消费品生产企业也在进一步加大品牌能力建设、提高供给质量。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只有持续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才会有定价权和超越经济周期的韧性。”他介绍,乐歌股份正在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一方面将依托跨境电商和公共海外仓,以及未来的快船海运,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升品牌出海综合实力;另一方面,精准把握国内消费者需求,拓宽营销渠道和手段,持续深耕国内市场,同时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进行发力布局。
出口方面,田玉龙介绍,上半年,我国工业出口带动作用持续增强,1-6月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0.8%,其中,4月份下降1.9%之后,5月、6月分别增长11.1%和15.1%,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近日,中联重科将200多台高端装备装船发往土耳其,这是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单批次出口当地的最大订单。中联重科海外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持续热销,一次几百台满仓出海的情况更是接连出现。
此次发运的200多台装备涵盖了工程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土方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几乎囊括了中联重科旗下的各类工程机械,实现全线开花。
“其中,装备制造业快速回升,特别是6月份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了七成,装备制造业发力比较大,说明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的作用逐步体现出来。”田玉龙说。
田玉龙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顶住了冲击和压力,经受了考验,成绩实属不易。同时,他认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不会改变,而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工业制造转型升级的态势没有改变。田玉龙表示,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韧性的重要新动能。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我国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呈现出了企稳回升态势。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和互联网收入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说明我国以数字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愈发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成为应对国内外影响的重要对冲力量。
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转型持续深入。余晓晖介绍,上半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迈出更坚实步伐,在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深度拓展,“5G+工业互联网”在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等10个重点行业形成20个典型应用场景,“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纵深推进,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其中二季度新增项目700个。“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释放放大、叠加、倍增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王鹏介绍,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进程进一步提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乔宝华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两年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多之前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挑战,但有很多企业摒弃了“等靠要”主动“加油干”,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大潮,主动顺应新形势新变化。在坚持防控疫情的背景下,这些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在危机中积极寻找和发现新的机遇,坚定不移地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工业稳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余晓晖表示,2021年有25%的受调研企业已经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常态。今年上半年,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延续了意愿增强、实践加速的态势。
位于宁波江北区长阳科技Mini LED反射膜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机器轰鸣、马力全开。作为一家用十年时间把反射膜产品做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国公司,长阳科技在国内外疫情散发、全球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平稳向好的经营情况,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创新。
长阳科技董事长金亚东坦言,挑战之下唯一的生存途径就是创新研发,打造自己的护城河。“我们已经过了利用人工成本来赚加工费的时代,好的企业应该瞄准一个卡脖子的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如果你的产品做到世界第一,那一定能具备定价权,同时也会跟客户、供应商产生黏性,也一定能有超越经济周期的韧性。”
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乔宝华认为,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全面推进,我国生产生活秩序和发展信心将逐步修复,稳经济大盘的各项政策措施也将加快落地见效,预计主要工业行业的生产将有望加快恢复,下半年工业经济将平稳回升,逐步回归到常态化发展状态。
田玉龙在发布会上提到,下一步,工信部将把提振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方面,加快推动稳工业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特别是提振工业经济的系列政策要加快落地落实,支持各地政策措施要靠前发力、适当加力。另一方面,引导扩大投资消费需求,特别是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启动开工,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和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用一系列措施引导消费、扩大投资。
陶青坦言,由于产业发展周期和疫情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行业企业运行还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部分中下游行业面临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部分消费品行业恢复滞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对此,工信部将聚焦困难行业企业,突出重点,分类施策,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加快提升稳产达产水平,加大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力度,着力扩大工业投资消费需求,精准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恢复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持续巩固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基础。
陶青介绍,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健全大宗产品供需“红黄蓝”预警机制,加强汽车芯片供给,推动区域间、上下游协调联动,确保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记者 杨洁 杨烨 段芳媛)
转自: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