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建四级非遗保护体系 传承5700余项非遗项目

    中新社合肥6月5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5日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2018年,安徽共有3项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5699项;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
    2019-06-06
  • “非遗”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中国经验

    编者按:农业文化遗产是融经济、生物、技术、文化、景观为一体的复合系统。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的最早响应者、积极参与者、成功实践者、重要推动者、主要贡献者,10多年来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取...
    2019-06-05
  • 百余件“川派”非遗精品亮相成都

    百余件“川派”非遗精品亮相成都

    中新网成都6月4日电 (岳依桐)银花丝、漆器、蜀锦、蜀绣、青神竹编、绵竹年画……4日,作为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之一,《巴蜀工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创新成果展》在成都启幕,百余件“川派”...
    2019-06-05
  • 非遗”唐卡”的产业化扶贫之路

    有着“藏画之乡”之称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板块交错处,地形复杂,境内沟壑纵横,特殊的区域环境使得同仁县封闭、落后,是青海省15个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2019-06-05
  • 让古籍善本成为“自带流量”的文明瑰宝

    一本好书,一座富矿。对待文明遗珠般的古籍善本,我们始终谨记“盛世修典、和世存典、乱世毁典、末世忘典”的古训。
    2019-06-04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头琴:从边陲走向国际

    “中国文化繁花似锦,蒙古族马头琴作为中国边疆游牧民族的艺术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如今走出国门,非常受国外观众和艺术家的喜爱。”4日,来自日本的马头琴艺术家依拉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2019-06-04
  • 西北五省区非遗在敦煌集中展演

    新华社兰州6月4日电(记者张玉洁)“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展演活动”3日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活动集中展示了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2019-06-04
  •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实施

    6月1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下一阶段,福建将开展一系列学习贯彻、普法宣传活动,更好地利用《条例》指导非遗保护、保存工作。
    2019-06-04
  • “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发布

    “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19)”5月30日在上海社科院发布。蓝皮书分为7册,聚焦上海文学、文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电影产业、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在准确把握2018年上海各文化领域发展最新态势的基础上,...
    2019-06-04
  • 《遵义丛书》:把散落的文化遗珠串起来

    耗时4年、被誉为贵州遵义《四库全书》的《遵义丛书》,日前正式出版发行。这部集腋成裘的《遵义丛书》,用210册的古籍将遵义在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的地位及其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清晰地呈现给世人。
    2019-06-04
  • 河北清河发现一块清朝道光年间的盐砣 重量约为300公斤

    新华社石家庄6月3日电(记者赵鸿宇)近日,河北省清河县油坊村发现一块重量约为300公斤的清代盐砣,该县文保工作人员说,此盐砣为道光年间的物件,是当时盐商批发盐时称盐所用,这说明当时清河附近盐业兴盛。
    2019-06-03
  • 西北五省区非遗精粹聚敦煌展演 “活态”传承丝路记忆

    (记者 冯志军)经过近五个多月的筹备,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展演活动3日在甘肃敦煌启幕。
    2019-06-03
  • 重传承带就业 看山东如何“刷”出非遗“存在感

    5月29日,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沂水县吴家楼子村沂蒙小棉袄加工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车间负责人吴照京告诉记者,端午节前夕,车间内的民俗荷包产品订单量激增。车间工人忙不过来,又在村里找了几位乡亲帮忙。
    2019-06-03
  • 四川发布十条“非遗之旅”路线:非遗进入游客“菜单”

    到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体验羌年、羌绣,在甘孜州康定市“跑马溜溜的山上”参加跑马转山会,在蜀道沿线深度体验三国蜀汉文化……5月28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四川省将非遗融入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发布...
    2019-06-0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