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遗”第一了 对“世遗”的保护也该争第一

    当地时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2019-07-09
  • 申遗成功,只是第一步

    新华社杭州7月6日电(记者冯源、施雨岑)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07-09
  • 世界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建设须提速

    记者近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当地时间7月6日10时42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根据世界遗产第3条、4条标准,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
    2019-07-09
  • 申遗,有了更丰富内涵

    文物保护从保护为主到强调保护在城乡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形成更为紧密的社会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了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2019-07-09
  • 青海“藏绣之乡”非遗传人:37年传授技艺“步履不停”

    黑色马蹄形的针线包上,一簇艳红梅花栩栩如生,周围用翠绿色丝线绣成卷曲枝叶,长短不一的绣花针密密麻麻穿插在花瓣正中,如同绽开的花蕊。“这是我自己绣的,做(针线)活的时候一直在用,以后要传给孩子。”7日,多杰措说。
    2019-07-09
  • 后申遗时代 浙江要当好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如中华文明的初生脉动,5000年前,良渚先民以勤劳为曲、信仰为歌,领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之歌,积淀下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广袤神州大地,哺育亿万华夏儿女。
    2019-07-09
  • 浙江如何当好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如中华文明的初生脉动,5000年前,良渚先民以勤劳为曲、信仰为歌,领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之歌,积淀下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广袤神州大地,哺育亿万华夏儿女。
    2019-07-09
  • 鼓浪屿申遗成功两年来,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同是盛夏蝉鸣,同是凤凰花开,两年前的今天,鼓浪屿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鼓浪屿的保护发展站上新高度、新起点。
    2019-07-09
  • 杭州官方:将以世界眼光、科学精神保护好良渚古城遗址

    杭州官方:将以世界眼光、科学精神保护好良渚古城遗址

    中新网杭州7月6日电(张煜欢 翁娴)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当日,杭州官方公开...
    2019-07-07
  • 水族马尾绣:针尖上的“活化石”

    水族马尾绣:针尖上的“活化石”

    7月6日,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马尾绣非遗传承人韦桃花在工作室内绘制马尾绣图案。
    2019-07-07
  •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6月的一个清晨,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四冲村的脱贫户王端斌一大早就出门了。这天,他要到佳瑶民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表演长鼓舞。王端斌曾因腰肌损伤长年无法干重活成为贫困户,佳瑶民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后,...
    2019-07-06
  • 世界由此重新认识一个远古的中国——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世界由此重新认识一个远古的中国——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当地时间7月6日10时,在阿塞拜疆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我国申报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迎来了“高光”时刻。
    2019-07-06
  • 非遗传承人刻葫芦四十载 将“缺陷”融入作品

    非遗传承人刻葫芦四十载 将“缺陷”融入作品

    中新网兰州7月3日电(高康迪)场景各异的丝路人物,一根钢针、一把刻刀,这些繁琐复杂的图案就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一个拳头大小的葫芦上。对拿了四十多年刻刀的陈红来说,刻葫芦是她的生活,小小的葫芦是她创作的天地。
    2019-07-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