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过关 口碑发酵 票房疲软 国产文艺片为何抢镜不叫座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3-26





  热热闹闹的春节档过后,影市一派不景气,虽然也有好莱坞大片或者漫威电影的助阵,但是比起春节档一天14.48亿元的纪录,只能是一朵小小的水花。

  在后春节档中,文艺片占据了大半江山,尤其是三四月份,既有国产文艺片《过春天》《阳台上》《地久天长》《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似水流年》《撞死了一只羊》《如影随心》等,又有进口文艺片《绿皮书》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上映。不过从目前来看,虽然影片质量过关,口碑发酵不错,但票房却并不理想,尤其是国产文艺片,虽然譬如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万玛才旦的《撞死了一只羊》、霍建起的《如影随心》等还没有上映,但是仅从上映的影片看,有些文艺片上映了10天,票房甚至没有超过千万元级别。当然,也有不少人把原因归结为,后春节档本身市场就比较清淡,而且春节档中,不少人释放了观影的热情,所以票房的大减也是意料当中。

  国产文艺片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0年的历史,却仍然不能完全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这也让很多业内人士忧心忡忡。那么,文艺片究竟该如何发展?票房与质量是否应该画等号?文艺片是否就只是小众的电影?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为国产文艺片“号脉”。

  文艺片叫好不叫座,主要还是因为受众群体小

  文艺片,是文学艺术影片的简称。百度百科称,文艺片是一个介于商业类型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影片类聚,它泛指制片态度严肃,主题表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叙事表现遵从大众化形式,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的一类影片。而且,文艺片不是艺术片,更多的文艺片是需要引起人们共鸣的,以表达人类情感的影片。

  梳理目前上映过的国产文艺片,票房最好的是《芳华》,票房达到14.22亿元,而有些文艺片的票房则连千万元都没有超过,只有几百万元,实在是差距甚大。但是,除了个别的文艺片被批为“看不懂”之外,尤其是近年来,文艺片的口碑都很不错,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超认为,一个电影,既是文艺片,同时票房又能好,这个不是常态,而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应该看到,文艺片票房已经越来越好了,但是还达不到大部分都好的地步。这其中原因主要在于文艺片观众还是小众,加上他们的消费渠道还没有完全反映到票房上来,很多人认为,文艺片在家看盗版就可以,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文艺片的困难。

  而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王颖在采访中表示,以《过春天》为例,首先,电影的题材缺乏话题性。2017年,同样是女导演、女性题材、聚焦女性成长、也同样带着国际影展光环的电影《嘉年华》票房略高,和它直面性侵又正好赶上社会热点有一些关系。再者,《过春天》虽然质量上佳,但是没有名导、明星的加入,也没有大IP作为基础。国产青春类型片多以流量明星加IP的组合存在,而《过春天》的剧本为导演白雪的原创,虽然她为其做了多年的准备,剧本成熟、出色,演员也都是真正的演员而非流量明星,表演扎实到位,但“《过春天》的真实和出色导致了它票房的失败”。

  而从类型上说,国产青春片繁荣几年之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自2013年的《致青春》开始,青春片屡创票房奇迹,《小时代》《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青春片都得到了满意的票房,但是从2015年开始,青春片作为一个市场热点已经过去,进入退潮期。

  一位长期从事文艺片发行的业内人士H女士表示,近年来文艺片质量提升很快,但是文艺片毕竟受众群体有限,并非商业片,虽然有很多文艺片票房超过商业片的票房成绩,但是一般都在非重要档期,文艺片票房低迷也是正常现象。而除了档期因素外,也和影片宣发和观众口碑发酵有关。

  光线传媒一位从事发行工作的人士K先生告诉记者,文艺片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电影类型,它要求观众有更高的艺术素养,更多对电影创作者的理

  解。但是相对于之前,近两年观众对于文艺片的接受程度是越来越高的,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影片被关注,比如《狗十三》《四个春天》等,这些其实都是市场和观众的共同进步。

  文艺片与大众市场是否对立,各方观点不一

  在国产文艺片的发展历史上,很多影片被认为“看不懂”,是电影人的“自high”。也有人认为,文艺片本来就不是拍给大众看的,所以也不会得到大众的认可。那么,那些票房高、口碑又好的文艺片为什么会出现?文艺片究竟是不是适合所有人看呢?

  王颖认为,文艺片和大众市场是对立关系,现阶段小众是文艺片的属性。文艺片意味着电影更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带有强烈的作者风格,更加自我,对观众没有那么在意,甚至会有意冒犯。而大部分观众都认为电影是娱乐,是和爆米花配对的娱乐行为,是和逛商店压马路玩游乐场打游戏毫无二致的行为。因此,这部分观众也只能欣赏那些拍观众马屁的爆米花电影。因为电影和其他艺术有所不同,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工业、产业,通俗说需要花钱、也需要被观看,因此在电影中艺术和商业的冲突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剧烈。

  李超认为,文艺片和大众市场是一个看似矛盾实则相互滋养的两个系统要素。一方面文艺片需要洞察大众市场的需求,并需要保持和大众的距离,有足够的反省能力;另一方面,大众又是波浪式变化的、递进的,在先锋文化圈层产生的文艺片会逐渐提升大众市场的审美力,进而提升大众市场一般类型片的水准。文艺片本来就不是主流产品,是一个小众文化圈层的交流方式,所以说是“自high”,其实也成立。当然,文艺片不应该是某一类创作者的“自high”,而是一个文化圈层的共谋。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市场派的业内人士对此持不同观点。新世纪影城泉城路店经理李言鲁认为,文艺片的出现,使电影市场题材更加多样,小众文艺片与大众市场并不矛盾,文艺片虽小众但并不表示没有观众,文艺片市场还需继续培养。

  H女士表示,文艺片属于影片类型的一种,文艺片的兴盛也是国内电影迅速发展、市场百花齐放的一种表现,文艺片的观众群体属于小众,但也是大众电影市场的一部分群体,关系肯定是和谐的。

  K先生则表示,文艺片和大众是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相比现在的商业大片和更多的快速消费电影,文艺片在电影大众市场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和小看的,随着大众对于观影习惯的改变和进一步深化,文艺电影所带出的思考和对于某些现象及社会现实的讨论还是充满了责任和使命感的。所以,二者谈不上和谐和对立,更多的是被需要和被大众需要,毕竟更多的大众观影人需要更多品类和内容的影片,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讨论和思索。

  分屏、分院线放映或许是文艺片将来的出路

  一部电影的生存,除了资本之外,还需要市场,那么文艺片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有人认为,国外的文艺片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是因为分院线放映,不少院线还会提供可观的基金供文艺片发展。

  对此,K先生认为,对于文艺片的宣发工作,可能无法用所谓的商业结合形式去大范围推进和曝光,应该更多地引发讨论和口碑发酵的探索。毕竟文艺电影不同于常规的商业电影和大IP电影,所以文艺片需要更多的小众多样形式和专属性人群去讨论和推广。严格来说,我国还没有艺术院线,目前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可算作艺术院线的雏形。就当下来看,艺联放映是文艺片生存下去的途径之一。这样起码可以保持院线的排片量,使文艺片的影迷群体能够找到在银幕观看文艺片的渠道。

  H女士则表示,目前文艺片的宣发比较局限,一方面受费用的限制,不像其他商业电影有相对充裕的宣发费用,另一方面受观众群体数量太少的限制,这部分群体很难精准投放宣传。往往质量上乘的文艺片在影院排了场次,却无人买票。目前比较有效的宣发方式,就是在部分文艺片粉丝较多的影院做精准投放,然后靠口碑带动其他观众观影,从这方面讲,艺联放映形式对文艺片是很好的发行渠道,可以使有限的资源更大限度地投放给精准的受众。至于艺术联盟是否是文艺片的救命稻草很难说,只能说现阶段的国内市场是很必要的,需要给文艺片一些渠道和保护。但也有一些不走艺术联盟渠道发行的文艺片收获了较高的口碑和票房,例如《七十七天》等。

  李言鲁说,作为以票房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影城,面临经营压力难以为文艺片安排较多较好的场次,但同时他们也知道影片排片多样化的重要性,所以也会尽力培养多元化的电影市场,留住更多的顾客。艺联放映给予了文艺片进入影城更多的机会,让影城有了更多的文艺片片源,目前来看更多的国内外文艺片走上银幕,受众也逐渐增多。

  李超则表示,院线的多元化为文艺片提供了一个新的生存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院线在今天应该已经不是电影消费的唯一方式了,“网生代”的小屛消费其实为文艺片提供了更大的生存可能。但是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渠道

  建设,保证知识产权的正常流动,也就是保证好文艺片的小屏票房。

  原标题:质量过关口碑发酵票房疲软国产文艺片为何抢镜不叫座

  转自:济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人民银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人民银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