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每个中国人的名字都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祝福,每个中文名字背后都能讲出一个美好的的故事。有的叫“弘毅”,因为“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17-05-19
  • 我国将启动“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重大课题研究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闭幕,“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重大课题研究即将登场。记者从课题组了解到,6月中旬将在北京举办课题研究开题大会和首届国际汉学研究与产业化论坛,这标志着我国将步入国家软实力深层建设关...
    2017-05-18
  • 严肃而不失趣味——评《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姜生教授积二十几年心血之作《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于2015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甫一问世即赢得海内外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青睐,并引发讨论和思考。
    2017-05-15
  • 语文信箱:“望其项背”的正确用法

    “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看清对方的脖子和后背,表示离得不远,或者说比较近,完全能追得上。不过,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人们一般在否定的形式中使用“望其项背”。
    2017-05-15
  • 宋代文人对书法的新态度——以苏轼为例

    苏轼对书法是很热情的,他所写的书法题跋,有很多内容是体现书法家的生活或个性,也有一些内容体现着他与书法家的关系,有的内容与书法本身关系不大。
    2017-05-14
  • 朱熹对《大学》的改造与发挥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继承北宋程夫子兄弟(程颐、程颢)的意见,给予特别的重视,把它选出来,与《礼记》中的另一篇《中庸》都给予单列的待遇,再加上《论语》和《孟子》,并称“四书”。
    2017-05-14
  • 先秦儒道如何解说人与宇宙关系?庄子用蜗牛角这样作喻

    对于人与宇宙的关系,在现代科学语境里,其画面是很清晰的。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面前,人类实在太渺小了,据说直径长达几百亿乃至几千亿光年,哪怕飞船达到光速,也无法穷尽宇宙的边缘。
    2017-05-11
  • 理想撞进现实:辉煌一时的墨家缘何走向衰落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
    2017-05-11
  • 《周易》不是天书 五经之首里蕴含的是生活之道

    人们经常听说:易经、易传、周易等不同的名字。所谓易经,就是讲《周易》古经的原文,就是占卜用的话。所谓传,是对经的注解。从易经到易传是飞跃式发展,变成一部哲学经典。
    2017-05-11
  • 经典启示录:如何用“中庸”思想观照现实?

    中庸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论,亦称中庸之道。中庸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中庸的定义是什么?究竟有什么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此,很多大儒都给出过自己的解读。
    2017-05-11
  • 至仁为德:为什么说“仁”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语出北宋学者程颢。在儒家传统中,“仁”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和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更注重有机整体的宇宙观。
    2017-05-11
  • 学者:一个真儒者最适配的气质为何是“温”字?

    诗》《书》以“温”论德,将“温”作为“德之基”。孔子继承此以“温”论“德”传统,并在“仁”的根基上赋予了“温”以新的内涵。
    2017-05-11
  • 人间草木:当站在山顶时 诗人们都在想些什么?

    《诗经》中的山,有崔嵬、高冈、南山、首阳等等,质朴而厚实。《楚辞》中的山,有椒丘、空桑、灵丘、九疑等等,柔和、朦胧而神秘,富有浓重的神话色彩。
    2017-05-11
  • 涨知识:古代文人为何喜欢托自己前世为杜甫?

    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人们的思维便突破了现实人生的囿限,有了“轮回”“三生”的观念和信仰,于是中国人便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之类的玄妙问题。
    2017-05-10

热点视频

张德江:常委会组成人员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决策部署 张德江:常委会组成人员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决策部署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