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泥塑艺人捏出农村场景“表情包” 创新窑洞研学游

    甘肃泥塑艺人捏出农村场景“表情包” 创新窑洞研学游

    中新网兰州5月30日电 (高康迪 盘小美)简单的篱笆、深深的窑洞,孩子们的嬉戏;或是两个老农,背着草帽,坐在地头,抽着老烟锅,谈天说地……
    2019-05-31
  • 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藏123件20世纪珠宝珍品亮相国博

    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藏123件20世纪珠宝珍品亮相国博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云鬓珠翠——弗吉尼亚美术馆藏二十世纪珍宝艺术展”30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珍藏的123件20世纪珠宝艺术珍品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特意遴选的11件(套)馆藏文物与观众见面。
    2019-05-31
  • 第四届巴黎文创会举行 聚焦中法工艺创新交流

    中新网巴黎5月26日电 (记者 李洋)2019第四届巴黎文创会25日在巴黎大皇宫举行。本届文创会由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和中国工艺创新展联合主办。
    2019-05-30
  • 浙江“江南茧画第一人”:望传统文化成国际交流新载体

    以蚕茧为载体,在其之上创作出具有中国元素的画作,既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着江南民俗的风情。
    2019-05-30
  • 地方戏如何更鲜活地绽放在今天的舞台

    三年一届的中国艺术节,代表了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正因如此,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吸引了各方关注。
    2019-05-29
  • 让传统成为新编的一部分 让新编成为未来的传统

    河北梆子剧院拿《李保国》参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剧团在演出项目推介场合展示的是《钟馗·行路》,它在过去的35年里走出国门演了千场以上。
    2019-05-29
  • “乐器手作”,文化传承新风潮

    亲手把一块杉木木板打磨成古琴,又或是把一根砍下的竹子变成一柄箫,这种感觉是不是非常满足?近来,“手作”风潮在音乐爱好者中悄然流行,有人自己做箫,有人自己打磨一把小提琴,还有人花上一两年时间斫出一张古琴……
    2019-05-28
  • 工艺当随时代 传承历久弥新

    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趋向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传统文化复兴、传统工艺振兴最根本的动力。如何使传统工艺走进日常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2019-05-28
  • “北京礼物”首批认证54家企业的543件商品

    5月2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创建的“北京礼物”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品牌发布和企业签约仪式,北京工美集团、全聚德、御茶膳房、梦之城、敬人文化等54家企业的543件商品通过“北京礼物”首批认证。
    2019-05-28
  • 给手艺人搭建发光的舞台

    人文,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创意,激发着一座城市的无穷活力。当两者相遇,就能打开一座城市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未来。如何发展文创产业,让其既符合大众潮流又别具地方特色,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发展智慧。
    2019-05-27
  • “北京礼物”首批认证543件商品

    “花丝镶嵌”工艺的花丝手包, 新北京绢人唐娃娃和老北京兔儿爷,充满“北京味道”的老北京十三绝和京八件糕点……一件件标记北京名片的精巧礼物琳琅满目。
    2019-05-24
  • 让“青绣”品牌叫得响立得住

    民和“绣娘”朱二奴从小做得一手好的绣活,起初她只是觉得,这是一名土族女子一生中的必修功课。在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上,她的绣品广受好评,这也让她坚定了要在“绣娘”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2019-05-21
  • 莫高窟壁画修复师:耗一辈子为后人留下不能复制的文明

    莫高窟壁画修复师:耗一辈子为后人留下不能复制的文明

    若隐若现的白线把镜片分成两块,挑起眼睛走路时,就用上面的平光镜;垂下眼睛工作,就用下面的老花镜。
    2019-05-15
  • 老电影修复师:静默的光影“补”手

    老电影修复师:静默的光影“补”手

    几年前,李冉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时,感动之余颇有共鸣。因为,她的工作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电影频道修复老电影。
    2019-05-1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