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绣娘”朱二奴从小做得一手好的绣活,起初她只是觉得,这是一名土族女子一生中的必修功课。在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上,她的绣品广受好评,这也让她坚定了要在“绣娘”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青绣”手法独特,风格古朴,品类丰富,针法繁多,色彩艳丽,应用广泛,是青海各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其中土族盘绣、湟中堆绣、贵南藏绣、河湟刺绣、蒙古族刺绣等先后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但是,青海刺绣发展中还存在着规模小、组织散、创新能力较弱,设计力量缺乏,从业人员培训不足,各地区、各门类之间发展不平衡,未形成统一品牌等问题。
今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提升“青绣”品牌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加大“青海刺绣”品牌提升打造力度。
如何让“青绣”品牌叫得响、立得住?
深入调研,加大全省各类刺绣资源整合,厘清刺绣行业发展思路,打造提升“青海刺绣”文化品牌,对全省刺绣行业的保护发展提出明确目标思路和具体建议举措。
结合刺绣行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交流等自我发展机制,不断加强刺绣行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提高全省刺绣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青海刺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增强青海刺绣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选定在帮助贫困群众就业,集中开展刺绣工艺生产、积极开展对外展示交流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刺绣企业,设立刺绣扶贫就业工坊,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妇女家庭真正实现居家就业增收致富。
依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进一步增强刺绣传承人群的传承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依托传统刺绣手工艺增收致富的带头人。以展览、展示、比赛为载体,展示全省各民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成果,提升青海刺绣产品的美誉度、知名度,让青海刺绣走得出,走得远。
加大与省外刺绣交流合作,优势互补,举办青海与外省刺绣联展,提升青海刺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充分展现我省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服饰、土族服饰、撒拉族服饰和省级非遗项目蒙古族服饰在当下生活中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成果,推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
以上思路和举措,无疑为打造“青绣”品牌及其以后发展探索了路径,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自:青海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