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狂欢落幕订单量骤减 自行车制造企业洗牌在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9-12





  共享单车的盛世狂欢,就要告一个段落了,而其背后的代工厂,也在到了“梦醒时分”。
 
  8月末的一天,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和各区政府联合约谈了多家共享单车平台企业,要求停止新车投放。继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禁止新增共享单车投放后,禁骑、扣车、限制投放等管控措施正限制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共享单车遭遇来自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变化,而其背后的中国自行车制造业也迎来命运的转折点。
 
  危机:订单量骤减2/3
 
  站在流水线的工位上,李师傅正在给自行车装线管,从业超过15年的他说:“我在七家自行车制造厂打过工,从搬运工做起,如今在工厂里主要负责组装。”
 
  李师傅所在的工厂,是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汉塘村的广州市稔山龙自行车有限公司(下称“稔山龙”)。车间外厂区,上万辆橙黄色的共享单车在烈日的炙烤下车身发烫。这是公司为澎湃单车代工生产的3万台共享单车中的一部分,这批共享单车将投放到湖南郴州。
 
  稔山龙是一家小型的自行车制造商,只有一条流水线,年产能力50万辆左右。公司董事长李达忠介绍说:“我们今年1月份开始接共享单车的订单,先后给摩拜、ofo、小蓝、小鸣做过代工,目前主要给一些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做代工。”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李师傅的工作轻松了许多,他不再像以往那样频繁地加班。前两天老板才给他们放了假,他说:“以前在共享单车生产的高峰期,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订单量。”
 
  在给共享单车做代工的高峰时期,李达忠的工厂每个月都有3万多辆的订单量,从今年7月份开始,订单量骤减,已经下降到一万辆左右。他说:“如今政府正加大力度管控共享单车企业,市场也越来越饱和了,目前的订单量也开始下降了。”
 
  各地正对共享单车投放实施管制措施,多个一线城市已明确表示暂停共享单车新车投放。变化很快传导到上游,代工厂也开始承受订单骤减的压力。
 
  深圳市有200多家单车企业,包括整车生产、零部件供应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工厂给共享单车代工。深圳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奕苹介绍,如今,共享单车停止向市场投放新车,这些代工厂都将面临停工停产的尴尬境地。她说:“这些代工厂的大部分产能都提供给了共享单车企业,因为共享单车的订单量比较大。”
 
  突如其来的大生意
 
  在共享单车处于风口期间,携资本的力量而来,裹挟着许多单车制造商卷入“造车”大潮。
 
  李师傅仍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摩拜宣布投放400万辆单车时的那个兴奋劲,“有大把事情可以做了”。在给共享单车代工期间,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工资比以往每月多出3000多元。
 
  共享单车兴起之前,稔山龙以做出口外销为主,市场主要在欧洲和东南亚,每年外销单车2万辆左右。而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公司的产量极大地提高,一个月就接单3万辆以上。
 
  稔山龙只是“造车”大军中一个小小的缩影。由于工厂规模较小,公司一般只接3—5万辆的订单量,承担不了大的资金风险。每一笔订单,代工厂会先收30%—40%的定金,最后交货的时候再收尾款。李达忠说:“有时候我们也会承担巨大的资金风险,一些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倒闭了,尾款就收不回来。”
 
  有着互联网基因的共享单车企业,骨子里带着颠覆性。“作为一个跨界的产物,它对自行车传统的销售渠道、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进行了颠覆,对传统自行车行业也有着巨大的冲击。”广州花都另一家大型共享单车代工厂的老板认为,“共享单车的兴起,起到了去产能、去库存的作用,它会让资源更集中。因为自行车本来是一个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低门槛的行业。在共享单车的发展推动下,只有自身具有实力的工厂,才能去做共享单车。”
 
  李达忠也赞同这个观点,“共享单车对质量要求很高,都有指定的零配件供应商,从生产源头把关。这将对中低端单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势必淘汰一批中低端单车制造商。”
 
  “共享单车一出,倒闭了不少工厂,也倒闭了不少传统自行车专卖店。”李师傅则显得有些沮丧,“对单车制造业冲击太大了。”
 
  资本的力量促使自行车制造行业产能的膨胀。中国自行车协会官方文件显示:中国每年有8000万辆的自行车产量,内销2500万辆左右,而仅ofo和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企业,2017年一年的订单所带来的产能就将超过2500万辆。
 
  然而,那些横七竖八躺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共享单车,在尚未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时,就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顽疾。
 
  潮退之后的困局
 
  与滴滴和优步当年的最后决战相似,共享单车行业也正迎来大洗牌,相应地,上游自行车制造业也面临着潮退之后的困境。
 
  李达忠介绍,自行车制造行业门槛较低,利润空间只有5个百分点,而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如今还看不透,公司不打算扩大生产,还是以自主研发高端自行车为主要业务。他寄希望于公司自主研发的“跑马自行车”,这是公司的专利产品。李达忠认定,研发制造高端自行车,是稔山龙未来的生存之道。
 
  另一家给摩拜做代工的工厂负责人表示:“我们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压力,不过基本上还是可以消化得掉。因为我们还有国内外的一些其他订单,自行车的外销业务占到公司业务的50%—60%。”
 
  王奕苹分析:“共享单车对整个中低端自行车市场有一定冲击,1500元钱以下的自行车,市场可能被共享单车占领了,所以中低端自行车的产能释放出来了。这样的话,工厂只能依靠做共享单车生存在,其它的产品已经被淘汰了。”
 
  资本的力量仍然没有停止。2017年6月,摩拜单车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这一数字创下共享单车行业诞生以来的单笔融资最高纪录。而就在一个月后,ofo小黄车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打破这一纪录。同时,两大共享单车巨头也在加快出海步伐,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而中小共享单车企业,在各地政府加强严管和市场饱和的情况下,面临生存的压力。今年6月,悟空单车成为首家退出市场的共享单车企业——它仅仅运营了5个月时间。一个月后,3Vbike共享单车也宣布退出市场,其运营时间更是短到了4个月。
 
  共享单车兴起之时,也曾带给李师傅虚幻的繁荣景象,可现在,他感受到更多的,是对整个自行车制造业的冲击。(程洋)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免费”加剧行业洗牌 变现难成共享单车掣肘

    目前,任何一家共享单车都处于重资本跑马圈地的状态。单车造价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单车公司想在战争中抢占先机,不得不依靠增加单车投放量来争夺用户,扩大市场份额,共享单车进入名副其实的“烧钱”状态。
    2017-04-06
  • 共享单车急速膨胀传导红利 传统自行车生产“预警”

    共享单车急速膨胀传导红利 传统自行车生产“预警”

    在自行车行业与共享单车之间擦出火花、传统自行车行业喜出望外的同时,一系列连锁反应给行业带来的相关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自行车行业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借势升级已成为热潮下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2017-06-06
  • 共享单车押金风险不断积累 监管需及时跟进

    共享单车押金风险不断积累 监管需及时跟进

    目前,分享经济不少产品都牵涉到押金问题。如在使用共享单车时,个人需要向平台预付一定数额的押金。在个人无议价权的情况下,押金可能成为变相的融资。
    2017-07-12
  • 自行车制造商订单骤减 共享单车热潮将过?

    自行车制造商订单骤减 共享单车热潮将过?

    据央视财经近日报道,今年5、6月份至今,不少自行车生产厂商接到的共享单车订单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更有些订单被突然暂停,自行车制造业的疯狂或许正在发生变化。
    2017-08-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