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急速膨胀传导红利 传统自行车生产“预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6-06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共享单车“横空出世”,快速复制着“资本带动订单”的模式,传统自行车行业出现了从行业低谷陡然赢来千万级订单,一夜之间从“去产能”到“扩产线”、从“外销为主”到“内销代工”的迅速转变。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享单车共投放市场200万辆,今年1月至4月投放量达400万至600万辆。
 
  共享单车带来的传统自行车行业的火爆,从近日在上海召开的第27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也能体会一二。与往年相比,今年参展的智能化概念产品越来越多,自行车文化也越来越浓,但最大的亮点是首次集中亮相的各大共享单车品牌。
 
  在自行车行业与共享单车之间擦出火花、传统自行车行业喜出望外的同时,一系列连锁反应给行业带来的相关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自行车行业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借势升级已成为热潮下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生产“井喷”
 
  随着共享单车的急速膨胀,自行车行业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包括摩拜、ofo、小蓝、小鸣、云单车、Zeebike等多个共享单车品牌吸引了不少目光。
 
  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自行车产量为8005万辆,同比下降0.26%。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共享单车产量达200万辆,今年1月至4月产量约达500万至600万辆,共享单车产量增长迅猛。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表示,2016年,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15家至20家,总计投放数量约在150万至200万辆。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随着共享单车的急速膨胀,自行车行业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业内估计2017年订单将超过3000万辆,占我国自行车产能的60%以上。许多自行车生产企业大幅扩充产能,天津富士达年产能由1400万辆提升至2000万辆。
 
  其他领域的企业也纷纷投身到自行车行业之中,记者在位于山东烟台市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了解到,这家主要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等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已与摩拜单车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开辟了专门的自行车生产线,预计年产能将达560万台,共享单车生产正呈“井喷”之势。
 
  机遇与挑战
 
  共享单车的庞大订单暂时缓解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但产品的档次不高,又不利于行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当前,我国自行车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从2015年开始,行业进入洗牌时期,大量缺乏竞争力的自行车制造企业退出了市场。而共享单车的进入,则冲淡了产能过剩的苦涩。但是,与单车行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的则是城市的需求有限。统计显示,在中国400多个城市中,在排除了气候、地形等影响因素后,真正适合投放共享单车的仅有100多个城市。根据腾讯创业的估测,整个市场对共享单车的总需求量很有可能不到2000万辆。即便今年共享单车的3000万辆产量可以完全被市场消化,但明年这一产量也有极大概率会发生骤跌。
 
  由于订单陡增,引发了物料紧张,零配件和人工成本迅速攀升,给本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自行车行业供应链带来了冲击。目前,车架、铁管、轮圈、内外胎、坐垫等全部零配件都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不断上升的成本给脆弱的出口局面雪上加霜。
 
  同时,出口利润低下和国内高端市场失守的窘境仍未突破。据来自山东烟台检验检疫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自行车每年产量约8000万辆,内需在2500万辆左右,其余则大部分出口。其中,出口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主要靠价格优势占据国际市场。与此同时,我国内地自行车高端市场被捷安特等台资企业所占据,内地企业在高端变速器、碳纤维等零部件方面缺乏自给能力。如国产单价在500元以上的自行车80%以上普遍采用日本禧玛诺和美国速联变速器。目前火热的共享单车大部分仍为低端通勤车,永久、飞鸽等自行车企业正沦为共享单车的代工厂。
 
  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对于自行车企业来说,一边是来自共享单车的大订单,一边是原有的销售无法完成,生产被大订单牵着走,自身战略容易模糊。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共享单车的车型和行业70%的产品是重叠的,属于中低端产品,不利于行业的转型升级。
 
  马中超分析说,共享单车的出现也在倒逼制造企业转型和调整。从长远来看,必将从整体上推动自行车行业往更高水平发展。共享单车的火爆让商业化、出租类的新品类获得前所未有的开发,拓宽了自行车企业的生产范围。从这个角度看,共享单车又是一剂良药。
 
  自行车行业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目前,自行车行业一方面得益于共享单车的庞大订单暂时缓解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但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产品档次不高,又不利于行业转型升级。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应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抓住共享单车带来的行业变革,帮助企业合理评估市场需求,防止增加无效产能。同时,加快产品升级,开发智能、运动型自行车,向专业高端领域转变,扭转目前自行车行业以贴牌为主的代工方式。
 
  产业链融合
 
  大型自行车企业已不满足于简单的代工生产,而是更多参与到共享单车的产业链中开展深入合作。
 
  很多自行车企业负责人表示,在这场“互联网+”的浪潮中,自行车“被+”的感受很强烈,即在与互联网企业的博弈中丧失主导权。以前企业的竞争对手多与行业有相关性,但互联网企业的切入让不少自行车企业不知所措。
 
  与其被动等待或者被动接受缺少议价能力的订单,还不如主动出击。这其中,有的直接入股并参与运营共享单车,有的则主动向共享单车平台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前者以老牌自行车厂上海永久和新三板上市自行车公司凯路仕为代表。从2008年开始,永久就开始布局公共自行车。2016年,永久自行车的母公司中路股份旗下的投资平台中路资本,领投优拜单车,并将旗下永久自行车的研发生产与公共自行车运营等重要资源投入到优拜单车之中。而凯路仕的动作更大,其主要负责人除了领投了小鸣单车的A轮融资之外,更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到团队中来,负责公司的运营与战略。
 
  后者以凤凰为代表。在凤凰与ofo达成的新一轮战略合作中,双方将在共享单车研发制造、产能及供应链、品牌战略合作、海外市场布局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据悉,凤凰将在未来12个月内为ofo提供500万单车年产能,并利用其海外营销网络帮助ofo向国外投放100万辆共享单车,ofo将在由凤凰生产的小黄车上添加凤凰的品牌标识,这也是共享单车首次加入传统自行车制造厂商的品牌元素。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大型自行车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代工生产,而是更多参与到共享单车的产业链中,开展深入合作。
 
  马中超表示,要相信无论是“+”还是“被+”,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走到最后一定是共融互促,实现产业及市场的动态平衡。(综合)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免费”加剧行业洗牌 变现难成共享单车掣肘

    目前,任何一家共享单车都处于重资本跑马圈地的状态。单车造价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单车公司想在战争中抢占先机,不得不依靠增加单车投放量来争夺用户,扩大市场份额,共享单车进入名副其实的“烧钱”状态。
    2017-04-06
  • 共享单车押金风险不断积累 监管需及时跟进

    共享单车押金风险不断积累 监管需及时跟进

    目前,分享经济不少产品都牵涉到押金问题。如在使用共享单车时,个人需要向平台预付一定数额的押金。在个人无议价权的情况下,押金可能成为变相的融资。
    2017-07-12
  • 自行车制造商订单骤减 共享单车热潮将过?

    自行车制造商订单骤减 共享单车热潮将过?

    据央视财经近日报道,今年5、6月份至今,不少自行车生产厂商接到的共享单车订单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更有些订单被突然暂停,自行车制造业的疯狂或许正在发生变化。
    2017-08-04
  • 共享单车狂欢落幕订单量骤减 自行车制造企业洗牌在即

    共享单车狂欢落幕订单量骤减 自行车制造企业洗牌在即

    8月末的一天,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和各区政府联合约谈了多家共享单车平台企业,要求停止新车投放。继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禁止新增共享单车投放后,禁骑、扣车、限制投放等管控措施正限制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
    2017-09-1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